2)第 74 章 第 74 章_窈窕繁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缺了个惊字。

  杜甫的诗一向工整到近乎是在炫技,在唐时便以抄本形式广为流传,到北朝廷时更是兴起尊杜诗之风。

  比如锐意改革的北朝廷宰相王安石年轻时便格外推崇杜甫的诗,不仅经常研习杜甫诗作,还写了首杜甫画像狂吹一波并自费给杜甫出诗集,喜爱之情简直溢于言表。

  杜甫的诗是唐诗各种体裁的集大成者,什么都能写,什么都写得好,又吸引到一大批王安石这样的狂热粉,普及程度在唐诗之中算是非常高的了,第一题出他的诗可以算是送分的热身题!

  由于题目里只缺了一个字,亮题之后钟响三声便要停笔,在当当当的撞钟声中,百人团飞快扫完题目、紧张地写下自己的答案。

  本来题目并不难,那钟声却敲得人心慌,这种气氛着实很考验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百人团那边答完题,便轮到挑战者亮出自己的答案。

  不知是不是太紧张,第一位挑战者到最后一下钟声响完了,才勉勉强强把答案写了出来,字迹十分潦草,全然看不出平日里那手好书法。

  好在这时代字的变体很多,这样写也行那也写也行,答题也没要求非要写成哪种字体,所以这位挑战者勉强也算答对了。

  可惜杜甫这首诗普及率太高,百人团的错误率很低,仅不到十个人写错。

  盛景意看到这个人数惊了一下,觉得这种赛制对这时代的人来说是不是太小儿科了,要是一会大伙都只拿到寥寥几分,场面会不会很难看?

  可惜她左右都是学渣,想讨论一下都难,只能认真听起了点评老师的解说。

  这些天谢谨行给她们补了不少课,不过没有提及杜诗在北朝廷曾俘获多少迷弟,今天张祭酒作为东道主,毫不犹豫地拿下了第一次解说机会,吹了一波杜诗这些年是怎么走向神坛的。

  盛景意听着张祭酒侃侃而谈,总算明白这句为什么这么少人错,这就等同于后世的九年义务教育必背古诗词!

  接下来第二题马上开始,台上的挑战者竟就卡壳了,这组题的主题明显“战乱”,第二句出题人选的是“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这句诗乍一看生僻得很,可要是问下一句的话,大部分人其实都能接上: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偏偏出题人狡猾地出了第一句,百人团错了过半不说,挑战者更是直接答错了,不得不暂时离开擂台。

  这挑战者退场得有点快!

  盛景意有点遗憾,这位好学生还是缺乏锻炼啊,平时不多练练胆子,往后殿试岂不是会腿抖!

  这次负责解说的是东莱先生,他轻轻松松地把全诗背了一遍,又讲解了它的创作背景。

  连没听过这首诗的寇承平这些小纨绔,都不由自主地随着东莱先生的解说出了神,仿佛能隔着时空看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