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章 熟人_重生之军阀生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系闹僵了,这个想法也不可能实现了。

  反正几次三番的借不出钱来,贷不出款,袁兆龙也已经习惯了,大不了,自己这个司令带着部下们一起去江里捞鱼、下矿挖煤、山伐木,怎么还弄不出钱来!

  急也没用,车到山前必有路,先勒紧裤腰带撑过这个1912年再说吧。

  “宋先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心怀百姓的好人,只可惜,这个时代里,坏人太多,好人未必会有好下场。”

  这是袁兆龙在离开教堂的时候当着徐绍祯的面说过的最后一句话。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是第二次来海了,第一次是去南京为了见孙先生,路过海,特地停下看看,这一次也不着急回湖北,索性在这里多待几天,徐绍祯也放下了手里的事务,专程陪着袁兆龙在海滩溜达,英法俄美租界来回转。

  袁兆龙传的武昌起义之旅成了一段佳话,成为一段佳话,广为传颂。

  徐绍祯侃侃而谈,给袁兆龙讲述了一段不亚于他的同样励志的经过:武昌起义枪炮声一响,带动了全国性的起义浪潮,漫天的革命烽火,各地纷纷响应,新军第九镇驻扎在南京,镇统制徐绍祯率领麾下第九镇全体在秣陵关起义。

  与武昌起义不同的是,袁兆龙率领的湖北新军击败了湖北新军司令张彪,逼死了总督瑞澄,将胜利的旗帜插在了武昌的城头。但阵亡了三百多弟兄们的第九镇起义军却没能打败北洋悍将张彪驻守的雨花台,秣陵关起义失败,但拉开了江浙沪光复之战的序幕。

  秣陵关起义失败后,海同盟会策动江浙沪三军联合作战,正式成立江浙沪联军,总司令为徐绍祯,总兵力约两万余人的联军兵分三路,激战紫金山、血战雨花台、收复乌龙山、夜袭天堡城,会师南京!

  江浙沪联军总司令徐绍祯与在湖北称雄的袁兆龙被孙先生评价为起义双杰!

  徐、袁二人,论起排位来,袁兆龙还要在徐绍祯的后面,袁兆龙不过是一省司令,而徐绍祯统帅江苏、浙江,两地三军,占据东南半壁江山!

  只是风光一时的江浙沪联军在后来没能延续起义时候的神勇,与前来镇压的段祺瑞交战过程表现不佳,连连失利,几天的功夫丢掉了海,段祺瑞的前锋部队一度几乎攻到南京城下。

  “只可惜徐某才疏学浅,没有袁兄的卓越才能,将部队带的一团糟,换做是袁兄来带江浙沪联军的话,恐怕早直捣京城,生擒那小皇帝了!”

  袁兆龙摇头摆手道:“别这么说,江浙情况与湖北不同,倘若让袁某来带的话,部队都未必指挥的动。”这可真不是袁兆龙谦虚,他之所以能在湖北建功立业,占是因为当时的湖北革命军群龙无首,缺一个具有号召力的领袖,捡了一个大便宜。

  但南京不同了,地界要远在内地的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