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五十七章 河中往事_苟出一个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的霸主,突厥有强大的生命力,在被苏定方击败之后,散落西域各地,基马克只是其中一支。

  因其强大的战斗力,成为黑衣大食的雇佣军,在一百多年后,横扫波斯故地,攻入巴格达,兴起塞尔柱帝国,向西脚踩拜占庭,生擒教皇。

  葛逻禄、突厥,都算是大唐的老冤家了。

  不能把他们打趴下,他们永远不会安分。

  河中这块土地历来都是强者得之。

  匈奴人、月氏人、马其顿人、突厥人、回鹘人、大食人先后占领此地。

  历史上还有西辽人、蒙古人,近代英国人、沙俄、苏联人、美国人都把手伸进来。

  这绝不是偶然,天山之南有大片沙漠,不适宜人居住,

  但天山之北的七河流域,以及河中地区,水草肥美,商业兴旺,人口繁盛。

  向北是广袤的中亚草原,向南是天竺,向西是地中海。

  东西南北皆在此地交汇。

  东方文明想成为世界性帝国,必须占有此地。

  谷/span天山南北的捷报极大振奋了唐军的士气。

  军中人人雀跃。

  萨图克让出七河流域,意图很明显,让大唐先与萨曼对上,然后他与基马克人渔翁得利。

  想法很好,不过以萨曼的实力,根本不是对手。

  盛唐时,万把人就能横扫西域,现在的大唐近二十万精锐倾国而来,试问西土还有谁能挡?

  李晔遂令李存审的两万人进驻弓月城,盯着北面萨图克。

  拿下八剌沙衮,意味着唐军可以迈开脚步了。

  一声令下,十万唐军分批次奔赴八剌沙衮。

  瓜沙储备的骆驼发挥了重要作用。

  物资从西州向八剌沙衮转移。

  天山之北寒风如刀。

  李晔算是体会了什么叫狐裘不暖锦衾薄、都护铁衣冷难着。

  好在将士们都年强力壮,盔甲之内裹着厚厚的羊裘,无怨无悔的向西而行。

  人心齐了,这小小风霜又岂在话下?

  李晔身子骨虽然还行,但毕竟不如当年,吹了两天的风,就有些头重脚轻,只能缩在马车上。

  天山之下,铁甲如林。

  北面的辽阔草原与南面的皑皑雪峰雪峰尽收眼底。

  李晔心中涌起无限豪迈,古往今来,能到此地的华夏帝王大概也就传说中的周穆王了。

  路过的小部落,见了威武唐军,衣衫褴褛的跪伏于地。

  也有稍大的部落,送来牛羊,犒劳唐军。

  西州驼队、马队送来各种物资。

  到了晚上,将士们燃起篝火,在河畔聚成无数堆,烤着火,吃着牛羊肉,稍稍驱散了白日行军的辛苦。

  只要不下雪,行军也不觉得有多艰苦。

  天山之北水草要比天山之南丰美,路也好走一些。

  李晔时常与将士们痛饮。

  不过酒也是管制之物,也是分批次轮流饮用。

  将士们士气倒是旺盛,没有一个人觉得辛苦,只盼着能杀敌立功,得了朝廷的赏赐,光耀门楣。

  足足走了两个多月,李晔才望见天山脚下的八剌沙衮。

  李嗣源、李从珂等一众河东将领出城迎接。

  一百余骑,人如虎马如龙。

  穿越了漠北、西域的风沙,经历了大胜,河东军看起来更加雄壮威武。

  李祐也在其中。

  城上蕃汉唐军大声呼喊,大唐万岁,陛下万岁。

  让李晔心中豪情大起。

  一个帝国能达到的高度,除了引路人的高瞻远瞩,还要有英雄将士。

  喀喇汗人皆被驱赶出来,跪伏在地上,瑟瑟发抖。

  在李晔赶来之前,这里就已经作过清洗。

  狂热之辈,皆被斩杀。

  活下来的人,命运也未见的能好多少。

  李晔其实并不讨厌宗、教,只要手别伸的太长。

  不过在这个时代显然是不可能的,即便到了满清,大食法依旧祸乱西垂。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