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9章 瓦剌旧部_潜伏在大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到衙署里坐了,阿桂即去安排晚上为刘墉一行人接风的宴席。

  好在水师官兵的大伙房有几十个,多出千把人吃饭不是什么难事。

  每天都有上千人专门驾着几艘船去海上捕鱼,捕上来的鱼各种各样。

  每个大伙房旁边都挖了一个硕大的水池,里面用沙石垫了注入海水,再放进去捕捞上来的海鱼。

  没用了多长时间,晚宴就备好了。

  几个主官都没有家眷来陪刘墉的小妾,倒是新任命的南坤知府让自己的夫人随着百姓们一起来了,遂让她来陪刘墉的家小在别的房里单独吃饭去了。

  虽说刘墉现在的品级比阿桂都低了很多,与兆惠、何志远两人就差得更远了,但是这几个人心里都明白,以刘墉在欧罗巴办差时日最久的这份功劳,以及他父子俩的圣眷和人望,回到京师即刻大用是必然的事。

  连李侍尧都赏了侍郎的衔,这刘崇如必不在他之下,所以几个人谁都没有在刘墉面前拿大的想头。

  几个人在厅中围着饭桌坐了,兆惠先开口道;“到澳省已近两个月,除了全体军民俱都上岸住进了屋里那日喝了一顿乔迁酒外,这是第二次喝酒。”

  “这酒是皇上赏赐的御酒,今日咱们饮了它,一则感念皇恩浩荡,二则为崇如接风洗尘。”

  “自英吉利回来,一路远航着实辛苦了,澳省一切尚在草创之际,处处皆因陋就简,在座各位都是为朝廷实心办事的臣子,想是崇如也不会介意。来,诸位请满饮此杯!”

  喝了这一杯,复又满上了酒,刘墉正色道:“几位大人不远万里来此荒僻之地,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为国家开疆拓土,建不世之功勋,学生我感佩莫名。”

  “唯愿此后以诸位大人为楷模,将勤补拙,勉力为之,以报圣恩于万一,这杯酒学生敬几位大人!”说罢一口喝干了杯中的酒。

  还记得在“土木堡之变”中俘虏了明英宗朱祁镇的蒙古瓦剌部吧,在元、明时期是瓦剌,清朝时称卫拉特蒙古或厄鲁特蒙古。

  分为四大部落分散于西域,分别是和硕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和土尔扈特部,另有辉特等附属于四大部的一部小部。

  这四部组成了一个强大的联盟,称为卫拉特盟,大明崇祯八年(1635年,后金天聪九年),时任卫拉特盟主的和硕部首领固始汗遣使至盛京纳贡,表示归顺后金。

  清顺治三年(1646年),卫拉特蒙古各部首领联名归顺清朝,成为清朝的藩属。

  然而好景不长,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逐渐强大起来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打败了时任卫拉特盟主的和硕部首领鄂齐尔图汗。

  此后,他一步步的将原本松散的联盟体制变为中央集权的体制,把自己作为准噶尔部首领的台吉地位上升为汗王,于清康熙十七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