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再见,陆允明_科举之男装大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程平与陆允明东躲西藏逃难的时候,外面的形势在风云变幻着。

  刘良以其父的名义连上两封奏表请罪。第一封说陆相在汴州城外遭遇匪徒,已经罹难,汴州宣武军未能尽到保护之责,请皇帝责罚云云。后面列的“殉职”名单里也包括汴州别驾程平的名字。

  第二封说长子刘温懦弱无能,对军中事处理不当,致使士卒哗变,现在已经按军法处置了。

  汴州刺史谢亭也上了类似的奏折,详细讲述了事情经过:宣武军哗变兵士阻拦陆相索要粮饷,但陆相早已把粮食提前陆路运走,船上无粮,刘温赶到后带走了哗变兵士。不久陆相遭不明匪徒截杀,自己派别驾程平带领府卫去营救,然而敌我实力悬殊,陆相身受重伤,与别驾程平一起落水失踪。府卫沿河寻找了很久,都没有踪迹,河水深广湍急,想来两人已经遇难。

  有心人把这几封奏表一联系,便“真相”了:一定是刘温想劫夺运往江南的粮草,被陆相识破,刘温恼羞成怒,派杀手杀了陆相。刘椿为了向朝廷有个交代,只能含泪斩子。

  对这种情况,朝中各派议论纷纷,吵得不可开交。

  陈党主张派人去汴州调查陆相遇难事情始末,搜寻遗体,同时召刘椿进京问责,委派新的宣武军节度使,并下令武宁军节度使王悦等汴州周边军镇节度使随时待命,若宣武军有异动,则立刻镇压。

  邓党认为,刘椿是封疆大吏,一向对朝廷忠心耿耿,且对陆相下手的是匪徒,宣武军虽有保护不力之责,但去岁江南大水,流民遍地,乱徒滋生,汴州临近江南,治安有些混乱,也情有可原。若其中另有隐情——与刘椿长子有关,刘椿也已经按军法处置了他。关键,汴州位于运河要冲,紧邻东都洛阳,宣武军兵强马壮,若激得宣武军反了,中原地区将会陷入一片兵荒马乱,而且可能会危及长安的安全。

  吏部侍郎不畏惧皇帝的怒气,劝谏道:“陆相罹难,臣等皆悲痛,然人死不能复生,朝政大计也不比私人斗殴,以一国安危为陆相报仇,致使生灵涂炭、百姓失所,陆相岂不成了家国罪人?陆相泉下有知,岂能安心?”

  刑部尚书则针锋相对:“陆相,当朝宰辅,这么不明不白的被奸人所害,不查个明白,置大唐法理于何地?置朝廷威信于何地?”

  御史谢勉非陈党非邓党,是个脾气死硬的老头:“陆相先改盐政,再治水患,国库因其丰盈,百姓因其活命。陆相为官十载,强贞坚正,功勋灿然。这样的贤臣罹难,若朝廷不给个说法,岂不寒百官之心?”

  ……

  朝上各执己见,吵作一团。

  皇帝满脸阴沉,“陈相以为呢?”

  陈熙道:“诚之被害,不过是因为挡了人的财路。汴州,运河之要津,国家之咽喉,钱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