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变态的旬会_科举之男装大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天是十八了,后日便是休沐日。”这日程平刚到,正喝孟氏私房茶,孟员外郎突然这么说。

  程平以为他要说旬休大伙聚餐的事,正要再次表示感谢,孟季春摆摆手:“本部与别的部有点不大一样,休沐前一日惯常要开旬会的。”

  程平摆出愿闻其详的严肃神色。

  “旬会主要就是汇报这一旬的公事,也预先说一说下一旬的事情。”

  程平秒懂——跟后世公司的周会一样,还真是古今一体。

  “虽名义上是向徐尚书汇报,但尚书公事繁多,所以一般都是窦侍郎主持。各司郎中、员外郎还有主事们都要参加的。”

  程平点点头,向一位洁癖强迫症领导汇报工作,想来不是一种愉快的体验。

  看程平凝重的神色,孟员外郎安慰道:“悦安你才来,暂时又没担什么事责,无需担心。”

  两人毕竟交浅,程平不方便问大领导是不是变态,孟季春也不好把领导的变态之处直接告诉他,两人饮尽最后一口茶,接着核算账目。

  虽然算的是去年的秋账,但因为要查阅一些旧例,程平对当代财政也就有了更多的了解。了解的越多,程平越郁闷,曾经繁荣富裕的大唐王朝虽然表面上还勉强维持着升平的花架子,实际上已经千疮百孔了。

  且不说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些理论,单说最直白老实的——人是要吃饭的!吃不上饭,就会求变,比如造反。

  如今,照着程平看,老百姓们离着吃不上饭也不远了。

  唐初实行的赋税制度是租庸调制。所谓租庸调就是,在均田制基础上,按人丁收税、征发徭役,人人有田,人人纳税,人人承担徭役。

  后来随着大量的土地兼并,特别是安史之乱后产生大量流民,租庸调制已经失去了它实行下去的基础,没办法了,改成了现在的两税法——按地亩收税。

  说起来似乎更科学,税收也确实比没改革之前要多不少,但这种税制一开始制定的时候带着点临时税法的性质,有诸多不科学之处,比如让户部度支官员头疼的各州税率不同问题。

  便是严密的律法,尚且有人要钻个洞子出来,这种本来就有漏洞的,执行起来便成了渔网。

  比如国家虽然规定只收“夏秋”两季税——这也是两税法这个名字的来源,但实际上各种杂税很多,别的不说,过些天就要征收青苗税。

  程平是田舍汉出身,虽然没干过什么农活,到底家里顶门立户的“小郎君”当了好几年,对地亩产量还是了解的。

  以村子里中等人家计算,扣了这些税,也就剩个口粮,还是粗粮为主那种。若有个天灾人祸,恐怕就得卖地了,那就更不够吃,最后只好当庄客或者流民——这还是齐州这样田地肥沃的地方。

  程平看的账册里的情况要比齐州严重得多,也难怪朝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