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0章 河畔部落的困境_回到史前当野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0章河畔部落的困境

  话虽如此,巫婆堇终究不如草原上的伟大先知那般慷慨,天空氏族的众人没能享受到包吃包住的待遇。

  好在夏季的森林里不缺食物,他们可以自食其力。

  住的话,河畔部落的空巢数量有限,主人信不过客人,不愿意把自家的住宅让出来给客人住,客人也信不过主人,不愿住得太过分散。

  最终巫婆将客人们安排在河流下游,划分出一片林区供他们使用。

  和草原人不同,河畔人的营地没有固定的边界,甚至没有固定的营地,人口的增长、资源的减少、环境的变化……都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

  据黄鳝所说,他们的祖先曾经住在河流的下游,后来,他们的家园被一场洪水吞噬了,便迁徙到了这里。

  而现在,他们正面临另一个考验:人口的快速增长。

  人口快速增长不是最近才有的事,一个族群的人口上限与他们所拥有的生产力息息相关,在很久很久以前,当某个聪明的河畔人发明了渔网这种工具时,河畔部落的人口上限便被打破了。

  事情往往就是这么简单,一颗聪明的大脑,一种新工具的发明,便足以推动整个族群向前迈进一大步。

  在渔网出现之前,河畔人的捕鱼方式还处于原始阶段,可以用“击、突、搔、挟”来概括。

  “击”,指用木棒、石块等工具将浅水区的鱼击伤或击毙;“突”,是用尖锐树杈制成的鱼叉和石制长矛刺杀鱼;至于“搔”和“挟”,则多用于捕捉栖息于泥沙之中的贝类和螺类。

  如果将这些原始的捕鱼方式的效率视作1,那么渔网的效率说是100也毫不为过。

  河畔部落至今仍然流传着第一个撒网捕鱼的祖先的故事,而如今,渔网几经改良和推广,早已成为每一个渔夫必备之物,游泳、划船、编织渔网……更是每一个河畔人的必修课。

  黄鳝攥着手绳,拧转腰腹,以极其娴熟的技巧将一张用亚麻或苎麻编织的渔网抛出,渔网张开呈圆形,用河卵石打制而成的网坠拽着渔网向下沉去。

  划分给他们的林区距离黄鳝的巢穴很近,这个年轻人很会来事,除了红鸢等人,只有他是自愿来帮忙的,帮客人们搭起临时的营地。

  尽管语言不通,他仍然凭借着活灵活现的肢体语言和堪称社交恐怖分子的个性,很快便和客人们打成一片。

  数分钟后,估摸着渔网已经沉入河底,黄鳝拽动手绳,拉起网兜,渔网的开口向内收拢,将罩在其中的鱼儿一网打尽。

  见黄鳝扔了一张满是窟窿眼的编织物入河,过不多时便打捞起一两条鱼来,天空氏族的一众旱鸭子无不目瞪口呆。

  这未免也太过容易了!

  黄鳝将落网的鱼儿扔进鱼篓里,整个过程轻松写意。

  鱼篓倒是和我们的差不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