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0章 食有肉,居有竹_回到史前当野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0章食有肉,居有竹

  这是大河部落的男人第二次搭建房屋,之前为巫师大人搭建过一座小木屋,尽管这次换了建材,增大了房屋面积,但万变不离其宗,方法是一样的。

  考虑到其他人都是毫无经验的新手,第一座房屋的搭建便由张天全程主导,手把手教男人们如何平地起高楼。

  孩子们一共挖出四十个地基坑,以五乘八的格局整齐排列在这片开阔的平地上,彼此的间隔在两米左右,修得密集些也有利于减少整个建筑群的热量散失。

  张天带着男人们从西南角开始盖起。

  先埋承重的柱,用相对粗厚的竹子,除了在四个角各埋一根,四条边的中间各增添一根,以保证房屋的承重性。

  一共八根承重柱,其中前后的六根承重柱选取两米长的竹材,侧边的两根承重柱则选取三米长的竹材,以形成屋檐的斜面,利于排水。

  减去半米深的地基,房屋高度最低处一米五,最高处两米五,足以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求了。

  接着在承重柱之间埋入不同尺寸的细竹,形成围护结构,在一侧留出修建壁炉和烟囱的空间,其间的缝隙之后再用黏土填充。

  然后回填地基。

  自原始先民走出洞穴和森林,在广阔的平原上安家之后,便逐渐认识到,夯实土层可以增加土的承载力,能够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人们最早用素土夯打地基,后来在不断营建过程中发现,在地基土壤中加入一定量的烧土制品的碎渣如红烧土、陶粒、瓦砾、砖渣等,经夯打后其强度较素土有显著提高,而且在耐水、防潮方面也有很大优越性。

  凌家滩遗址就有一片总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红烧土基址,算是考古界近来比较大的发现了,因为发生在张天穿越前不久,他印象很深。

  正好前段时间烧制了大量陶器,其中不乏残次品,便让男人们摔碎了混进土里。

  在张天的指挥下,男人们先回填一层约二十公分厚的复合土,再招呼一众猛男使劲踩实,然后回填第二层,踩实,再回填,再踩实……

  这种过渡性的房屋原本可以造得敷衍一些,为了向族人示范正确的方法,张天特意按照高标准执行,严格落实每一个步骤。

  在填最后一层地基时,张天吩咐男人们在房屋的前后各留出一道横贯全屋的坑道,留着之后修建简易的火炕。

  填实地基后,接着搭梁,梁长五米左右,选取的自然也是粗厚的竹子,以榫卯结构跟承重柱连接。

  榫卯结构说白了就是将凸起处插进凹陷的洞里,和给石头钻孔插木棒制作纺轮一个原理。这门技术可简单可复杂,复杂的可以造百尺塔而不用半根钉,简单的搭个房屋骨架绰绰有余。

  不需要太高的精密度,卯宁可松一些也不要太紧,以确保榫能顺利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