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4章 新鲜血液_回到史前当野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4章新鲜血液

  开垦出的土地凹凸排列成行,面积比去年大了接近一倍,因为秋天已经做好准备工作,如今只需稍微整下地,施一轮基肥,便可以播种。

  一回生,二回熟,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的效率肉眼可见的高。

  耕地被划分为两块,其中百分之八十种植粟米,剩下的百分之二十种植汉麻和大豆。

  种子由林郁管理的“种子库”提供,她的试验田面积不大,但在青石的加持下,产量很高,足以满足一千亩地的种子需求量。

  作物长势优劣,农业丰歉,种子是先决条件。

  选种育种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捷径,只能不断种植,然后不断从中筛选出产量高、品质好和熟期早的,或许每次筛选出来的种子都只比上一批强一点点,但就是这么一点点的优势,经年累月地累积下来,最终成了现代人习以为常的优良品种。

  去年种下的那批种子是有谷部落提供的,驯化程度很低,今年的种子林郁不敢说有多好,但肯定比去年的强,去年的粮食亩产可能还到不了一百斤,今年怎么都能到了!

  当然了,比起后世动辄七八百上千斤的亩产,这点产量远不够看,甚至比起稍晚于这个时代的原始部落都有所不如。

  说来也巧,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粟作文化起源地,被誉为“万年粟源”的武安磁山遗址也在冀北,和他们在地理上相距得不算太远,只是在时间上差着几千年,让人不由得怀疑磁山人会不会是他们迁徙过去的后代,这里才是粟作文化真正的源头。

  这是个惊世骇俗却又十分合理的猜测,可惜林郁没机会亲自去研究证实了。

  话说回来,武安磁山遗址在农业考古历史上是非常辉煌的一页,仅其中一个遗址便发掘出上百个粮食窖穴!

  其中八十个还保存着粮食,当然都已经成为皮壳了,有的粮食装好后,上面封一层土,这样窖穴里面就能保持比较干燥的环境。

  这些粮食以粟和黍为主,还有其他一些作物,把窖穴里面储藏的粮食换算成新鲜的小米,足有十几万斤重!

  以磁山人为鉴,他们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张天和林郁算过,如果想完全摆脱渔猎采集,纯靠春耕秋收自给自足,至少需要达到亩产两百斤,或者改进耕作方法,提高生产效率,每个人多种几亩地。

  换句话说,想要跑步进入农业社会,要么期待林郁选种育种有大的突破,要么尽早发现富铜或富铁矿藏,彻底告别石器时代。

  这二者都需要一点运气。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运气的事谁也说不准,张天也不去想这些,他只管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所谓功成不必在我,只要教会族人正确的种田方法,该到来的时代,迟早会到来。

  两人的计划是逐年扩大耕种面积,以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