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0章 三条路_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千年之后的半导体市场本来就因为纳斯达克泡沫破裂而不好做,下跌周期中需求端以各种理由压价,芯片卖不出价,芯片代工同样一片惨淡。

  在这样的前提下,中芯还能继续往下降价,属于是要订单完全不考虑利润了。

  要知道在有新芯的前提下,中芯远没有获得原时空那么大的支持,张汝京在业内赫赫有名也是看跟谁比,跟新芯财大气粗的周新与专业度拉满的胡正明这对创业组合相比,中芯在华国方面并无吸引力可言。

  中芯只能靠张汝京个人的关系以及少数官方资本,张汝京都有破釜沉舟的魄力。

  关建英说:“张汝京确实狠,换我在他那个位置,我肯定下不了这个决心,这样搞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回本啊。

  其实华国市场非常大,虽然全球芯片产业处于低谷,但是华国市场是难得的亮点,不管是外贸还是内需都对芯片有着旺盛的需求。

  从我们内部的统计数据来看,从金额上看华国内部生产的芯片只占总需求的百分之三,从数量上看,这个数字会更高一些,是百分之十二。

  其实中芯完全不用这么拼,也是有生存空间的,和申海贝岭、华虹、华晶、宏力半导体相比,中芯的技术还是有可取之处。”

  如果没有新芯科技的话,中芯的主要股东分别是来自申海的张江高科、燕大青鸟环宇和申海实业,以申海市资本为主。

  现在的中芯国际主要股东同样是申海方面,但是从这几家换成了申海交大、MH区区属投资平台和一家长三角地区的国资企业。

  原本的大股东张江高科以原价转手给了交大的校办企业。

  胡正明说:“这是两条战略方向,你说的那种解决方案是做中低端市场,构建一支足够有规模的销售团队,把产品卖给华国本土企业。

  他们对芯片的需求没有那么高,中芯主流的0.18微米和0.25微米制程的工艺完全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关建英点头:“没错,申海贝岭、宏力半导体甚至华虹NEC都是采取的这个方案。这样其实也比较稳妥,能尽快实现盈亏平衡,给投资人信心。”

  实现盈亏平衡对一家芯片代工企业来说才算是走上正轨,后续不管是估值还是继续融资都会容易很多。

  胡正明说:“是的,第一条路很简单,大部分华国企业都是这样做的,从国外引进落后一到两代的生产线,然后寻找需求方把产品卖给他们,实现盈亏平衡。

  这样会有几个问题,首先你的营收是靠销售团队,从良品率到价格都没有明显的优势,那么你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的销售能力,也就是说完全仰仗销售团队。

  对于一家芯片生产型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在销售团队,那么研发获得的资源和支持力度注定是非常有限的。”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