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章 戏匣子_年代:四合院里的手艺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十年代矿石收音机大行其道。

  电子管收音机产量有限价格很贵,就是一般的工薪家庭也买不起。

  解放初,京城只有五千三百多台收音机,全国也不超过一百万台,可见收音机的珍贵!

  明年,当时亚洲最大的电子管厂,京城电子管厂(京东方前身)将开始动工建设,等投产后,六十年代才是国产收音机的春天,逐渐走进城里的千家万户。

  徐得庸回到四合院胡同,时间还不到十二点。

  徐南氏两手提着东西,正在胡同口和街坊四邻的老太太、妇女聊天。

  看到徐得庸回来,眼中闪过一点意外,让他停下,笑着对众人道:“我孙子回来了,大家看,我孙子长得周正,现在踏实蹬三轮赚钱,前天买回家十斤面,昨天割了一斤肉,还说以后每天交五毛,让我攒着给娶媳妇儿。”

  “那你孙子一个月不少挣啊!”有人叹道。

  “那可不!”徐南氏自得道:“以前老头子蹬三轮,养活我们三个人还绰绰有余。自从他爷爷走后,孩子也懂事肯干了,只要有这辆三轮车,家里就不愁吃喝,还天天有结余。大家要是有合适的姑娘,别忘了给我孙子介绍。”

  徐得庸有些无语,合着奶奶这是张罗让别人给自己介绍对象,还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众人打量着徐得庸,他们都知道或听说徐德庸是什么货色,一时变好,可不能说明什么。

  就算给介绍,也要观察一段时间,徐得庸没爹没妈,连个兄弟姐妹都没有,没个照应,这也是短板!

  况且,现在有正式工作的才吃香,徐得庸这样的,想在城里找个样貌条件好的不容易。

  这时徐南氏看到徐得庸三轮车里的东西。

  仔细打量了两眼,惊讶道:“座钟能动了!得庸,修好了吗?花了多钱?”

  众人也围上来打量,毕竟钟表可是大物件,买个新的几十上百,许多家庭都没有。

  “嘿,真能动!”

  “现在几点了?”

  ……

  众人七嘴八舌。

  “十一点五十了。”有人认识道。

  徐得庸看了眼老太太询问的目光。

  得,权当给老太太长脸!

  他面露‘得色’道:“这座钟问题不大,花了两毛五买了点表油和零件,借别人的工具我自个修的。”

  徐南氏声音一扬惊喜道:“你自个修的?真的?”

  徐得庸扬了扬头道:“当然,我还帮别人修了一件,人家把工具送给我抵了维修费。”

  他要说花五块钱买的,老太太得心疼死!

  徐南氏拿起小麻袋看了看,只见叮了咣当许多工具。

  “哎呀,这些工具得好几块钱吧。”一大妈瞅了一眼道。

  徐南氏有些信了,因为徐得庸身上没这么多钱买。

  “哎呀,我孙子会修钟表,你说我都不知道,成天在外头学些乱七八糟的。”徐南氏叹了口气,脸上却是神采飞扬。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