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三十九章 洋米易货(上)_督抚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吗,既然如此,我倒是有个应对之法。”阮元听着李明彻之言,想着关键便在于让洋船装载货物一事,遂对李明彻道:“米粮是国家百姓根本,如今国内人口繁多,米粮渐渐供不应求,这是国家社稷命脉之事,如何可以与寻常商货一概而论呢?依我的意见,就算粮米贸易,咱们少收些税,也要保证国内粮食充足才是。这米船免于船钞之制,我认为可以沿袭,若是一艘洋船除了米粮,并无他物,就不用再征船钞,同时,我们也准许洋船购入商货,购货之际,依寻常商船之制征税,至于粮米,就由十三行拿来发卖,依广东市价即可,这样广东米价,自然会因为粮米充溢而降下来,洋人商船也能够平安归国,至于商货之税……洋米进口价仅为内地一半,他们还是能够赚钱的嘛?”

  “总制,您若是真有此意,则两广百姓幸甚!若总制愿意促成洋米易货之事,在下在这里,先替两广上千万百姓谢过总制了!”李明彻眼看阮元愿意上疏建言洋米易货,解两广百姓粮食不足之困,也当即向阮元郑重拜谢道。

  此后,阮元便即再次详询洋商,确认了李明彻所言不虚。眼看此事并无疑问,阮元便即上疏道光,请求开放西洋粮船易货禁限:

  定例,夷船进口,应丈量船身大小,报征船钞。粤海关向无米税,从前洋米来粤,并免丈输船钞。近年以来,洋米罕到,徇之洋商,据称,外夷地广人稀,产米本多,第运米远来,虽免完纳船钞,而空空回国,并无压舱回货抵御风浪。仰恳盛恩,准令各国夷船如有专运米石来粤,并无夹带别项货物者,进口时照旧免其丈输船钞,准其原船装载货物出口,与别项夷船一体照例征收货税,似于便民绥远,均有裨益……

  道光四年之春,道光对于洋米易货的上谕到达广州,道光眼见引进海外米粮,亦可纾解民困,便即同意了阮元建议,准许阮元依其所奏,引入洋米。阮元便也将招徕西洋粮船之事告知十三行,不少英美商人得知贩卖大米前往广州,多有惠利,便即踊跃应募,主动前往南印度、暹罗、越南南部等处采购米粮去了。

  而阮元也在此时,将新学海堂的位置确定了下来。阮元认为,广州城北的粤秀山本在广州城内,交通便利,粤秀山下尚有空旷之地,可以作为兴建学堂之用,而粤秀山一带并无特别繁华的商业街区,也有利于学子潜心治学。既然地址已经定下,阮元便即组织南海、番禺两县正式开工,开始修建这处全新的广州书院。

  这日阮元督院并无公务,便即带了严杰,前往粤秀山观看学海堂兴建。眼看山上山下,俱有一定规模,严杰也不禁感慨道:“老师,当年学生在诂经精舍之时,便即亲见老师兴建学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