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九三章 赏罚难题_唐朝败家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是麻烦事。功高震主的程度势必更高,处理起来更为麻烦,反正有自家儿子参与其中。那么顺势将功劳往自家儿子身上多摊点,事情不就顺利解决了

  这是君臣之间的默契,符合李世民和李绩共同的诉求。所以在第一时间便在朝堂上突出了。

  李治前往定襄的目的顺理成章变成了指挥和督师,一个十三岁的娃娃指挥作战这话显然没几个人相信,但所有人都不约而同闭嘴了,皇帝夸赞自家儿子,说个不字岂非给自己找不痛快

  何况晋王殿下亲自前往定襄是不争的事实,那里靠近前线,这也算是以身犯险,所以当得起这份功劳。只有少数对内情知之甚详的人心里清楚,晋王殿下这份功劳当真算得上实至名归,以身犯险那是绝对不争的事实。如今得到这些荣耀,哪怕是有所夸大,也是他应该得到的。

  朝廷衮衮诸公自然是明白人,他们默许的事情,旁人有岂能反对所以只是在一瞬间,晋王殿下的风头瞬间盖过了前些日子英武不凡的吴王殿下。

  所有的朝臣不约而同有种感觉,他们一直轻视了晋王殿下,或者说压根就没注意过。十三岁的晋王李治算是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大家面前,而且是以这样一种惊天动地的别致方式,可谓是印象深刻啊

  以前他们只知道晋王殿下温文尔雅,很有礼貌和修养,是皇帝陛下最疼爱的小儿子。现在李治身上又增添了两个新标签,英武胆略和才能不凡。

  敢于以身涉险,亲临前线没有胆略行吗能够以河东道黜陟使的身份行使职责,和李绩一道将边疆兵祸化解,这不是能耐吗

  突然之间,晋王殿下好像成了最有才能的皇子,英武这个本来只属于李恪的标签也落在了李治身上。

  晋王殿下,文武双全

  突然之间,很多人脑海里都有了这样一个印象。连李二陛下都连续说了好几次,雉奴不错,回来后定要论功行赏云云。

  这些话,李承乾和李泰都听的清清楚楚,心里的滋味也不大好受。

  最近几个月他们俩的风头全被抢了,先是李恪,现在则是李治,原本谁也没有把这个幼弟放在心上的。

  但是现在,这个问题似乎不能忽视了。

  李治已经十三岁,成长速度比想象的更快,他也是嫡出的皇子,深得父皇钟爱,又立下了大功。

  要知道,这年代立储原则除了嫡长之外,还有立贤一说。何谓贤能旁人称赞几句不算,功劳最为实实在在。

  所以李治的威胁突然之间大了很多,对于李承乾而言,又多了个人来推东宫的墙。对于李泰而言,身后又多了一只黄雀。

  在皇位和权力面前,手足亲情算得了什么此刻两位兄长心中除了忌惮之外,再无别的。

  当然了,他们随后也想到一个人。

  虽然朝堂上没怎么提及,但所有人都心知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