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一章 广而告之_唐朝败家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辅佐陛下达成愿望。”广场上数百人异口同声,宣告了李世民的目标达成。

  谢逸随后又介绍了辣椒和番茄,餐桌上多了两样果蔬自然是好事。不过到底没有粮食那么重要,那样震撼,或者说众人仍旧沉浸在震撼中尚未能自拔

  李世民满面春风,心情畅快道:“闲话不多说了,今日是李泰邀约举办的文会,朕不能再鸠占鹊巢了,本末倒置,青雀,开始吧”

  众人几乎当场喷血,皇帝陛下你也忒到底哪个是主,哪个才是次,何必这么虚伪呢文会个毛线,现在谁还有心情吟诗论文

  李泰心里亦颇不是滋味,这场文会压根就是老爹利用他和李承乾两人搞出来的政治秀,这会再提文会,真是有点文不对题的感觉。尤其是看到谢逸大出风头的情景,心情更加晦暗。

  “诸位,今日乃是中秋,大家就以秋、月,或农事为题,作诗写文,效古人兰亭雅集如何”李泰起身,朗声笑言。

  魏王邀约,皇帝亲临,谁敢推辞何况有很多才俊士子本意是来参加文会,意图扬名得魏王青睐的,自然是早有准备。而今皇帝君临,百官在座,更是欲欲跃试,争取一鸣惊人,闻达于朝堂。

  “谢逸,素闻你诗文不错,也露一手吧”

  谢逸正准备坐下喝杯酒水,润润嗓子,却听到李世民突然在上面喊了一嗓子。这种活动,谢逸本来没什么兴趣,但皇帝发话就全然不同了。

  很明显,李世民的话并非商量之语,而是命令,不可违抗。而且还有明确的潜台词,不能敷衍了事,必须写出好诗文来

  搞毛线啊,为何总热衷于这些虚头巴脑的麻烦事呢

  谢逸很无奈,只得奉命行事,以秋、月、农事为题赋诗自己的真实水准差太多,只能继续抱歉地“借鉴”了。

  明德宫前,内侍宫女如同穿花蝶一般忙个不停,为才俊士子们送上笔墨纸砚。

  有人笔走龙蛇,有人轻声吟诵,不一会便出了一大堆佳作名篇。其中大多世家子弟或名门之后,大都师从名儒,才思敏捷。

  一卷卷文稿送到御前,李世民随便看上两眼,顺手便递给房玄龄,以及礼部侍郎李百药,陕州刺史崔知温和东宫学士卢彦卿等人。

  这几位分别是赵郡李、清河崔和范阳卢氏的优秀人才,文采斐然,颇有名望。诗文才学如何,一眼便能看出。

  几人看到自家或是姻亲子弟的诗文,脸上都洋溢着淡淡的微笑。皇帝用两棒玉米和几个土豆,让天下皆惊,让世家为之一颤,这是警告。

  也只是警告而已,皇家和朝廷终究还是离不开世家的支持,原因何在不正是因为世家门阀把持文教,子弟门生众多,且才学出众嘛

  在这一点上,世家门阀相当引以为傲。此言非虚,初唐四杰中王勃出身太原王氏、卢照邻出身范阳卢氏。

  看着他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