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三百七十九章 昆曲_神捕从加点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勃勃,迫不及待的等真正开场。

  首先上场的是柳梦梅。

  作他上场好先自报家门,接着强调柳梦梅是他改了名字,之所以改,是因为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见没人站在梅树下,故此改名。

  这一下子就与后面的梦中相会做了铺垫,同时还留下了许多伏笔。

  众人看到此处,终于放下了陆白写戏本子的疑虑,至少这么一场成熟的开场,让他们知道陆白这个他们眼中的外行写的戏本子是成熟的,在及格分以上的。

  柳梦梅作了自我介绍以后,就去访问友人韩子才下场了。接着出场的是杜丽娘的父亲杜宝——

  故事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众人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原因无他,只因为陆白借助面板提供的修行之法,在《牡丹亭》这戏中用的是昆曲的唱腔。虽然这些戏子们才学了半个多月,距离大成还差着很长一段距离,但他们已经可以唱出昆曲的几分神韵了。

  而昆曲自不用说,有“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之称。

  它的地位和给这些不曾听过昆曲的人所带来的震撼是不用多提的。尤其昆曲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虽说现在舞台布置不够完美,但已然达到你了这个时代戏曲表演的最高境界。

  在搭配上《牡丹亭》这经过雕琢的唱词,简直是一场“雅”到极致的享受。

  众人听得如痴如醉。

  在后面亭子中,虽然距离戏台子略远,但唱腔远远地送了过来,诸位家眷起初不以为意,但唱腔响起时,很快达到了往我的境地,整个心神都沉浸其中了,只恨戏台离的太远。

  顾清欢是在排练是听过他们唱的。

  但显然,在排练时唱和现在唱不一样,尤其在这桃花林间,细雨之中,西山之上,如此雅致的风景,配上被风送走的雅致唱腔,让人的身心得到了极大的熏陶。

  这唱腔还被送到了东山。

  东山诗会上,众人正在点评各自写的诗词,唯有王长康在提笔沉思。

  他的诗已然写好了,而且在这东山诗会上是当仁不让的诗魁,众人也赞他的诗写的好,不比那《桃花庵歌》差,但王长康自己个儿知道,在遣词造句上他胜了,但在这意境上他落了下乘。

  他想要把这个场子找回来,因此一直在苦思冥想。

  就在这时,一股新奇的,不曾听过的唱腔被风送到了他耳朵里。

  “嗯?”王长康抬眉。

  虽然唱词儿听不大清楚,但这唱腔——

  王长康不得不承认,很美,华丽而婉转,就像林间清脆的鸟鸣一样悦耳动听。

  “王公子——”一位才子想要让王长康点评一下他的诗。

  他的诗得到了别人的一致好评,就差王长康了。

  “嘘!”

  王长康示意他闭嘴。

  他侧耳倾听这戏曲,心里的惊讶越来越大,他偶然听到几句唱词,很儒雅,关键是这词他不曾听过。

  不是王长康吹,作为一代才子,他几乎把所有好的戏本子都背了个滚瓜烂熟。

  但这个好戏本子显然不是旧的。

  他是新的。

  还有这唱腔,同样很新,却远比唱词儿更让王长康惊讶。

  王长康一听这唱腔,就迷上这戏曲类别了,迫不及待的就想要知道这是什么唱腔,什么时候兴起来的——这唱腔对于文辞好的人而言加持太强了。

  而且,对于整个梨园行而言,这个唱腔几乎是革命性的。

  “谁,谁家的戏班子唱戏?”王长康问,声音焦急,一时间盖过了诗会的嘈杂。

  诗会登时安静下来。

  康王见王长康侧着耳朵听,忙也跟着听,然后就听到了那令人迷醉的唱腔。

  太好听了。

  只是——

  回过神来的康王发现,这戏很可能是西山时会洛王的人在唱。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