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四十九章 准备_决战第三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团军,但总兵力只有9万人。

  于是斯大林马上就给副最高统帅朱可夫发了封电报:“斯大林格勒的形势急剧恶化,敌人已经成功的完成了对斯大林格勒的三面包围,前锋距斯大林格勒只有3俄里(1俄里等于公里)。如果北部集团军不立即朝敌人发起进攻,那么斯大林格勒很有可能在今天或是明天就有可能被攻占。所以,应要求位于斯大林格勒以北和西北的各部队司令员立即突击敌人和援助斯大林格勒军民,不得有任何延迟。现在延迟就等于犯罪!”

  但朱可夫的看法却不一样,主要原因是北面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兵力不足准备不够……

  这还要从南方集团军群朝斯大林格勒发起进攻说起。

  德军是三个集团军群也就是北方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由北至南的排列组成一条大致平整的防线与苏军对峙。

  这样如果是原地不动那就没问题,各自守着自己的防线互相掩护友军的侧翼。

  或者,如果德军的物资和兵力足够三个集团军群同时发起进攻的话也不会有问题,三个集团军齐头并进互相掩护。

  问题就在于德军在莫斯战役的失败后短时间内无法集聚如此多的物资和兵力供三个集团军群同时进攻。

  事实上,德军只够让南方集团军群发起进攻。

  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南方集团军朝前进攻时自然就会形成一个突出部,而且随着南方集团军在前线取得的胜利越来越多部队越来越深入敌人腹地,侧翼就会越来越长而且极易遭到敌人穿插包围。

  这显然是极其危险的,因为这不仅会威胁到南方集团军群的后勤补给线,还会切断南方集团军群与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的联系。

  但这个问题却被德军十分有创意的解决了。

  方法就是沿着顿河进攻……顿河是从哈尔科夫往东南方向流向斯大林格勒的。

  这可以说是一种巧合,也就是德军巧好是计划从哈尔科夫发起进攻,苏联就抢先一步从哈尔科夫发起反攻。

  德军将苏军的反攻打败后,顺势就发起了早就计划好的进攻……一边进攻一边在顿河沿岸驻防甚至摆出要渡过顿河的架势。

  这其实是德军分散苏军兵力的一种策略,因为众所周知,这时代想要渡河作战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苏联人在河上还拥有炮艇之类的装备,而德军极其缺乏渡河工具。

  所以,德军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渡河,他们摆在顿河沿岸掩护侧翼的都是战斗力很低的罗马尼亚军队、意大利军队等,主力第6集团军就在前锋直奔斯大林格勒。

  这也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失败的原因之一,让战斗力低下的仆从国军掩护侧翼,在春、夏、秋季还是行得通的,因为这年代渡河两栖作战十分困难,苏军的战斗力同样也不行,不敢贸然渡河对这些部队发起进攻。

  但一到冬天顿河冰封了,这些仆从国的军队就再守不住这样一条长长的防线了,于是南方集团军群薄弱的侧翼就完全暴露在苏军面前。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