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2章人才难得_抗日之铁血战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噩梦,不知道换MG42之后日军骑兵会如何评价?好期待哦。此外还有105毫米和84毫米无后坐力炮,可以有效地解决骑兵攻坚能力差的硬伤。

  对了,身为骑兵,怎么能没有一把寒光闪闪、削铁如泥的马刀?薛剑强给他们选定的是65式马刀,这是新中国第一款,也是最后一款大规模列装的马刀,刀长一米,重一公斤,轻捷锐利,凭借奔马的速度一刀挥出,敌人甭管被挥中哪里,身体都不会再完整了,砍起人来不是一般的狠!遗憾的是这种马刀刚开始列装部队,骑兵就迎来了自己的末日,被整师整师的裁撤,所以这种马刀只生产了一批就停产了。好在,这柄蒙尘的利器遇到了伯乐,薛剑强打算大量订购以装备八路军、新四军的骑兵,在新中国它们没能派上什么用场,但时空倒退二十年,能痛饮日军的鲜血,想必它也是很乐意的。

  至于日军乐不乐意……

  关他屁事,反正这种马刀又不会砍到他身上来。

  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战马的防护问题了。面对杀伤力凌厉的枪炮,不披甲的战马终究是太过脆弱了,一发子弹就能将它们撂倒,遇到敌军火力拦截,骑兵要么选择撤退,要么就忍受快速递增的伤亡冲上去砍光敌人,反正不管选择哪一样,伤亡都不会小的。拿破仑战争时期,战马都不披甲,不是欧洲人小气舍不得,而是面对数千支一起开火的燧发枪,再厚的甲也没用,还不如不披甲减轻战马的负担,换取更快的冲刺速度,在敌军打出第二轮齐射之前就撞入他们中间,让他们再也没有开枪的机会。但是这招放在抗战时期肯定不行的,机枪那射速多快啊,顶着机枪扫射硬冲上去,那不是找死吗?所以战马的防护是必不可少的。

  好在高锰钢这玩意儿并不贵,弄过来加工加工,做成马盔和项铠,要挡住步枪子弹和轻机枪子弹并不难,而且也不会太重。至于马颈,就只能用凯夫拉材料层层围裹了。凯夫拉材料异常柔韧,层层围裹之下,防御能力倍增,可以有效防御枪弹和破片,围个十来重,估计九二重机子弹都打不透。朝鲜战争的时候美军就发明了尼龙防弹背心,一共十二重尼龙材料,可以有效防御枪弹和破片,大大减少了美军的伤亡。凯夫拉材料性能比尼龙强多了,用它保护战马的颈部,肯定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这些东西他都让伊娃去准备了,很快就能搞定的。

  好事成双,就在骑兵团正式成立的那一天,许和尚接到了陈师长发来的电报:经过反复研究,总部决定从总部炮兵团抽调一个营的骨干到山东来,利用这十二门122毫米榴弹炮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炮兵团!

  “这个炮兵营由朱瑞、张志毅、赵章成带队!”许和尚眉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