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6章 :_弃妇再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各凭本事。江南很多学子在上到甲乙班时就进学了,也有以举人身份上完丁班,不过后者数目极多,一班也就那么一两个。”

  秀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不过我们这里从来没听过华夏书院的名声。”

  “华夏书院设在金陵,桐城地处偏僻,咱们村里的消息又闭塞,你们没听过很正常。”丽娘摸了摸高耸的肚子,“耿李书院从华夏书院脱胎而来,华夏书院就是贫寒学子免除束脩,供其食宿,太、祖皇帝建立华夏书院的本意是希望天下所有愚民开智,人人上学,只是笔墨纸砚对于许多百姓而言是十分沉重的负担,所以能上得起学的八成是有钱之家。”

  秀姑听了,感慨万千。

  她再一次对太、祖皇帝充满了敬佩,在大事上这位穿越前辈确实做到了为国为民,想必他这样的想法来自九年义务制教育,设立九级十八年的课时基本上包括大学生涯了。

  听她对太、祖皇帝的推崇,丽娘莞尔一笑,“其实,这样的书院和其他的书院都是大同小异,书院其实就是私塾、学堂,在江南有不少这样的书院,不过最出名的是华夏书院,就是里头学生的分级不同罢了,六科都有,也有食宿一项。”

  丽娘微微一叹,太、祖皇帝的打算,怕是永远无法实行了。

  耿李书院能吸引这么多学子,全赖书院拥有府城书院、官学所没有的大儒和诸般才艺,哪个学生不想受到更好的教导?得到更齐全的资源?如果府城的书院或是官学像江南那边一样,保证耿李书院只能接收到没有门路学习才艺的寒门学子,没有府城中的富家学子。

  耿太太此举,真是造福万民。

  彭城历经无数次黄河决堤之灾,导致百姓几近灭绝,哪有什么书籍和知识传下来?桐城十几万人几十年才出一两名举人,最缺的就是这份资源。有了这份资源,彭城将来必定人才辈出,脱离所谓的穷山恶水之名。

  秀姑深有同感。

  城上城,村上村,无论是府城还是县城、村落,都是在曾经灭绝的城池和村落上重新形成的城池和村落,据说往下深挖的话都能挖到老城池。大洪灾时洪水过境,淤泥滞留,几乎淹没房舍,久而久之,重新聚居落户的百姓就只能在被淤泥淹没的地面上建房。

  他们去年遇到的洪灾没有达到这种地步,不知多少老人庆幸不已。

  “你快生了吧?小孩子的衣服我知道你都准备好了,稳婆请好了没有?瞧我,竟跟你说起这些事情来。”感慨过后,秀姑就回过神,担忧地看着丽娘的肚子,算算日子,丽娘的临盆之期就在这个月,最热的天气坐月子简直是活受罪。

  丽娘启齿一笑,娴静如鲜花临水,眉梢眼角俱是温柔之气。

  “嫂子放心吧,玉堂都安排好了。”秀姑传授了她不少经验,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