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二章 煤球_德意志雇佣兵之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需要有专业的鼓风机,吹进炉膛,方能充分利用煤粉。

  而在民间,老百姓还是习惯用煤块。但煤矿里采出的煤炭,有很多是煤粉。于是,大家就想了个办法——把煤粉加工成块状。

  于是,煤球就诞生了。煤球是煤粉加水和加黄泥搅拌后,制作成的球状煤块。这样一来,煤粉变成了块煤,又可以方便地燃烧了。

  当然,还有一种更高级的方式——蜂窝煤……

  煤球燃烧,因为接触面不够,所以燃烧利用率低,甚至燃烧不太完全。而蜂窝煤的出现,则是让煤炭燃烧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一块蜂窝煤上,有十几个孔。这些孔的孔壁,都是煤炭和空气的接触面。蜂窝煤大大提高了燃烧效率,也使得煤炭的燃烧程度提升了。因为,煤球经常燃烧不完全,导致燃料浪费。

  马林觉得,蜂窝煤这玩意,虽然好用。但是,自己没必要推广啥蜂窝煤。这东西,自家用用就得了。而卖蜂窝煤,又不能比煤球贵多少。自家现在土豪,没必要追求燃烧效率,浪费点没啥事。

  所以,马林直接让老霍夫曼,采用他前世看到的古老的“摇煤球”的办法,把煤粉加工成煤球,拿出去卖。

  至于如何摇煤球,这事容易,马林亲自给工人们展示了“摇煤球”的技术。就是先把煤粉、水和黄泥混在一起,搅拌成糊糊。然后,切块,放在木筛里摇啊摇,摇成乒乓球的样子后,就拿去晒干。然后,煤球就做好了。

  做煤球技术简单,只要派足够的人手,就能量产煤球。虽然没有后世机器压制的效率高,但也算废物利用了。至少,占了煤矿产量一小半的煤粉,有了用途不是。

  事实上,霍夫曼煤矿对于煤粉的难题,并不是特别的感到麻烦。因为,维金斯商会需要的煤炭数量有限。这也导致,霍夫曼煤矿不急着处理那些煤粉。

  但是,随着煤矿挖煤的数量越来越多,堆积起来的没人要的煤粉也越来越多,都快成小山了。所以,出于处理掉这些碍事的煤粉的想法,老霍夫曼才向马林咨询办法的。

  没想到,马林还真有办法。但实际上,更好的蜂窝煤技术马林都没透露出来呢。只是,马林觉得做蜂窝煤比较麻烦。

  因为,蜂窝煤的12个孔,都必须一致。否则,上下两个蜂窝煤的孔就不能对齐了。这样,就影响燃烧了。

  而12个孔对齐,在这个年代,是很难的。除非,是一个模具里出来的。可是,这个年代没有机器压制蜂窝煤,只能靠人工使用模具一块一块地压。

  而新制造出的模具,孔眼未必和另一个模具的孔眼对齐,无法达到统一标准。所以,嫌麻烦的马林,干脆先放出通用性高的煤球技术,也算帮家里解决一个难题。

  事实上,煤球技术真的不算啥技术。若是欧洲人使用煤炭久了,应该很容易想到。但是,欧洲人对于煤炭的应用时间不长。就算现在,欧洲的钢铁工业,还在大量使用木炭呢。煤炭应用少,时间也短,就没多少人去研究如何应用煤粉了……

  而且,在听了矿上的探矿师的报告后,马林又砸钱,买下了霍夫曼庄园边上2000英亩的丘陵地区。

  据探矿师所讲,霍夫曼庄园的煤矿,其实是边上丘陵地带地下的那个大型煤矿的支脉而已。

  马林现在是土豪,既然煤矿主脉知道在哪,还能放过?所以,钱砸下去,丘陵就到手了。也不贵,只有两千金币,平均1英亩才要1个金币。因为,这片丘陵又不能种地,草都长不好,根本不值钱。而马克伯国的官员,又不知道这片丘陵地下埋藏着大煤矿……再说了,霍夫曼家族卖煤,也是纳税的……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