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5章 奇葩的爱国者_挖到一艘宇宙战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德意志人和斯拉夫人轮流殖民或者统治。

  好不容易独立出来,居然又被盎格鲁撒克逊人忽悠了,进而被控制。

  观其兴衰史,就连阿三国似乎都比他们强一些。

  安东诺夫设计局安东诺夫设计局在1946年成立,在前苏联时期以设计的军用运输机而闻名天下。

  他们设计制造的安-124、安-225超大型运输机,长期霸占世界运输机排行榜冠亚军。

  一直到30年后都未有改变。

  这表明乌克兰在超大型飞机设计、制造、先进航发动机、航空材料制造等方面具有独步世界的能力。

  安-225是一种起飞重量接近600吨的超大型军用运输机,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飞机。

  其翼展超过空客的A-380,如果改成客机的话,可以搭载1500至2000名乘客。

  安东诺夫设计局主要靠军用运输机的研制来维持经营,因此主要靠国家来“吃饭“。

  而在面向了国际市场之后,外国企业也对安东诺夫设计局进行打压。

  其无法获得来自国外的订单,而乌克兰政府也将安东诺夫设计局搁置一边,任由其自生自灭。

  就此,安东诺夫设计局在乌克兰政府与西方的“配合“之下逐步走向衰落。

  与安东诺夫设计局相同命运的还有与宇航空航天息息相关的上百家设计局和制造工厂。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整个苏联引以为骄傲的航空发动机生产制造厂——马达西奇。

  最近几年,他们的日子都不好过。

  整个90年代,整个全球的航空工业都已经进入了低谷。

  前苏联倒下了,意味着美国一家独大,他们根本就没必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和金钱发展航空业,特别是航空军工业。

  1996年,也就是两年后,北美三大军用航空公司合并成一家麦道波音公司。

  大量的航空军工方面的设计专家和制造工程师们,都已经转入民用航空领域。

  而所谓的金砖四国还并未崛起,航空航天市场,并非想象中的那样美好。

  整个90年代大环境下的格局,航空航天的人才明显是供过于求。

  不要说乌克兰的航空人才,就是俄罗斯自家的航空航天工程师们都极力想混口饭吃。

  据路德维希·法耶夫斯所提供的数据,乌克兰大量的航发人才流失和乌克兰的经济状况有很大关系。

  很多优秀的工程师连工资都发不出来,虽然他们也很爱国,但毕竟需要生存,需要养家糊口。

  他们不得不将发展的目标转移到国外国家。

  马达西奇等相关航空制造公司,就有很多优秀的设计师以及工程师都有打算前往他国就业。

  由于独立后的乌克兰不具备完整的国民工业体系,不足以支撑这些军事科技发展。

  为了维持国家经济运转也只能大量让自己的军工制造体系逐步自行崩溃、解散。

  路德维希·法耶夫斯和司令官,对姜余的建议还是比较赞同的。

  那些工程师们与其在乌克兰饿死,还真不如全部拉到华夏去。

  他们在想,华夏虽然并不富裕,但吃饱穿暖是完全没问题的。

  何况有姜余这个土财主在,更是不需要担心。

  正如姜余之前所说,他们两人是为了乌克兰人的生存而抗争。

  他俩人是有高尚情操的爱国者,是悲悯天下苍生的“铁血将军”。

  当然,那些贫困潦倒的工程师们,他俩可以送过去,但那些军工技术,那就必须要姜余出点血了。

  他俩可不是白痴,情怀要讲,钱也要赚,两不冲突。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