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五十一章 济济一堂的人才……_与南宋同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年和大辽打了很多年后,最终两国皇帝都御驾亲征在澶州大干一场,就有了和解的“澶渊之盟”。

  这个合约很有意思,大宋赢了面子,“宋帝称兄,辽帝称弟”;大辽赢了里子,“钱”。

  之后,百年间双方再也没有大规模的战事了,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大宋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就像“澶渊之盟”中所说,“两国对天盟誓,永结和好”!

  当然,这没有影响大宋的实用主义,当金人崛起的时候,大宋上上下下干净利落地出卖了大辽。

  当然,大宋也没有得好,大宋南下之后,他们主动和金国签订了条约,向金称臣,纳贡。

  毫无疑问,这远比“宋帝称兄,辽帝称弟”的“澶渊之盟”惨一百倍啊!

  每一个有抱负的大宋人只要想起了靖康之耻,无不顿足捶胸------真是莫大的耻辱啊-------

  但是不管怎样,这又一次的契约代替了战争,又是几十年的和平让大宋慢慢恢复了,直到等来了鞑靼人与金人的战争。

  聪明机智的大宋再次看准机会,和鞑靼人形成联盟,联鞑靼人灭金。

  金国使者就像百年前的大辽使者一样,又一次问道,我们都和好几十年了,又没违约,你们打我们干什么?

  大宋再次理直气壮地说,当初签订议和只是为了韬光养晦……

  这不是在复制黏贴,而是历史就是这样重复重复再重复……联鞑靼人灭金,鞑靼人负责打,大宋负责后勤。

  盟约规定,灭金之后,鞑靼人要将金的领土划一半给大宋,大宋按以前给金纳贡的方式给鞑靼人纳贡……以后,双方成为兄弟之邦世代友好互不侵犯。

  结果呢,一场端平之战又让鞑靼人有了认为大宋违备契约的借口。

  当然,这一次还真是各自都认为是自己有理的事情,只能说大宋有违约之嫌。

  但是,贾平章与流求军队从一开始说好的联盟,到最后把流求军队丢到沟里,让他们顶到了战场的前沿------这可是公开的违约啊。

  尽管大宋的上上下下都认为贾平章妙计安大宋,成功甩锅给流求岛------但是,总有李庭芝这样的人心里有点小嘀咕,事情似乎有些不对头啊。

  好在流求军队出人意料地顶住了鞑靼强盗们的疯狂攻击,但是由于他们失去了大宋的侧面助攻------这才有了眼下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好像流求岛上的那帮子人并没有太责怪大宋的失信,要不然,他们愤而回兵流求岛还真是天大的麻烦呢。

  李庭芝越看流求岛出的书籍,越感觉那里是一个极端强调契约精神的地方------甚至把这个都写到了他们的《大宪章》里了。

  自由,契约------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