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三章《流求时报》是份好报纸_与南宋同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制度在顶层设计上就存在天然的缺陷,一个正常的国家哪里有四个财政中心?

  这里面的根源是权力分配的先天畸形。

  其实在集权制度下,本来就很难设立一个统一、基于全国的公平科学的财政制度,这样的要求太高了。

  先前,为了应对战争的需要,大宋对财政的收支又做了大量重床叠屋的安排,其结果是制度的缺陷吞噬了大宋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增加。

  大宋无法将精力放在增加国民收入来源上,而只能放在如何尽可能榨取税赋和其他的国民收入来增加财政收入,用于供应一只效率低下和庞大的军队,还有日益膨胀的皇室和官吏。

  本来随着大宋在军事上的失败,收入来源地逐渐缩小,税源逐渐缩水,政府支出却不减反增------这个时候,流求岛的商贸往来活动,却多多少少改变了一些现状,后来陆续出现的便宜海盐、粮食良种,各种新奇而奢侈的商品,都让大宋的经济慢慢在好转------特别是最后与鞑靼强盗集团的一战,他们没有输!

  社会基本盘没有崩,大宋经济就一天天开始好起来。

  当然,他们每年都要给鞑靼强盗集团岁币,还要暗中支持流求岛,这些支出,大宋政府上上下下,没有一个在乎的------他们的经济体量确实太大!

  很随便搞了一个官营海贸,一下子就几倍挣回来了,这还是在不太在意成本付出的情况下做到的。

  大宋的虫子吐出丝来,就为大宋挣钱了。

  大宋的粘土烧成瓷器,就为大宋挣钱了。

  大宋的树上结出树叶,就为大宋挣钱了。

  流求岛上的技术含量是高,产品是新奇,但是体量上比一比看啊?不是对手!

  所以,他们也暂时只能忍气吞声,老老实实看着大宋把海贸的成本抬高了。

  但是,大宋也有值得骄傲的地方,有亮点!

  他们现在开始允许以税代役,逐渐减少人头税,这就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社会的整体生产力效率。

  在收入来源上,以榷务、度牒发卖、发行纸币扩大流通等手段,使得国家的经营性收入扩大,不再单纯依赖税赋来压榨百姓,也间接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这也是站在了这个时代的高度了。

  《流求时报》上就大宋的这些财政亮点大声地拍马屁,什么“伟大”“光荣”“正确”的词儿都用上了,猛夸大宋,全是正能量------顺便提了提,有些禁榷的垄断经营是不是放一放了,与时俱进嘛!

  比如生皮,香料和象牙之类的,还有可不可以大胆地问一句,那个海盐都啥价钱了,咱还用官营嘛?还有那个冶铁,咱别抽两成了,一成行不?

  让老百姓跑跑腿儿,挣两个小钱行不行?

  总体上看,这是赞美与建议并重的文章。

  当时,杨友行执笔写的时候,说:“张岛主,我写这样的文想吐------”

  “忍住吧,他们就吃这一套,以后吐一吐,你就习惯了,就成功了。”

  “张岛主,你不是说过,拍马屁最好是在私下里拍,不能当着别人的面儿拍,这都公开发表了,谁都能看见,多难为情。”

  张国安岛主叹了口气,这个孩子啊,太要脸面了,公开拍马屁能更快成功啊!

  他只能一点点的引导他说:“你如果说,你最聪明,最勤劳,你觉得别人如何看你?”

  “我会被骂的!”

  “嗯,是的。如果你说我们民族是最聪明,最勤劳的呢?!”

  “------大家会喜欢我的!”

  “你看看,你这一下子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了,没有人敢否定,你就赢了。现在再写写看看,还有要吐的感觉吗?”

  后来果然没有了。

  这一期的《流求时报》让大宋政府格外满意,大宋官家都说了,《流求时报》是份好报纸。

  张国安岛主马上请平章贾似道帮忙,让他求大宋官家题字,结果真求来了,毕竟他亲口说过的嘛。

  张国安岛主让杨友行从此以后都要把这话印在题头上。

  但是,大宋啥也没有变呢,一切照旧。

  张国安岛主安慰杨友行说:“不要着急,这是千年来难遇的机会!慢慢等------”(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