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2章 李奇实力坑舅子_穿越三国,从落草为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常时期用非常之法,怎么也比物物交易更好吧。”

  虞翻道:“民为立业之本,无本则不立。吾不建议铸造面额过大的钱币,可以尝试铸造面额为五十钱、五百钱的货币即可。”

  虞翻的这个建议完美体现了古人的中庸思想——我不建议在屋顶打洞,不过可以在墙上开窗。

  故而孙权采纳了虞翻的建议。

  不过考虑到江东经济因战乱而下滑,最近又赔了李奇那么多粮食和铜,如果只是铸造大量面额为五十钱的大钱,并不能解决江东集团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经过多次商榷讨论,孙权决定铸造最大面额为一千的铜币,命名为“大泉一千”,多铸面额为五百的铜币,命名为“大泉五百”,然后才是面值为一百、五十和一钱的铜币。

  这么一来,江东集团的账面上一下子就充裕了起来。

  孙权心情大好:感谢妹夫!

  同时,李奇还给孙权提了一条非常宝贵的建议:

  “董卓铸小钱导致货币贬值,与我们铸大面额钱币导致货币贬值,在本质上来说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董卓的钱质量太差,导致钱币丧失了信用价值。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跟董卓时期一样的经济崩溃,希望大舅子做好官方兑换机构来达到维护钱币应有的信用价值的目的。”

  李奇这么说,倒不是又在给孙权挖什么坑,这绝对是善意的提醒。

  在原本的历史上,蜀汉集团刘巴铸直百钱时,就通过“令吏为官巿”来维系直百钱的官方信用。

  因为这一点,即便李奇不提醒孙权,恐怕以江东那么多俊杰的聪明才智也是能够想到的。故而不如让自己来提醒,增加自己言行的可靠性。

  但实际上,刘巴维系直百钱的方案远不止“令吏为官巿”这一条,还有“平诸物贾”。

  官方强制发行,信用背书。这种情况下直百钱基本脱离了它金属货币的属性,向纸币(信用货币)过渡了。

  最重要的是,益州还有一样硬通货——蜀锦。

  蜀锦必须用直百钱来买,这是直百钱在吴、魏两国得以通行的关键,成为全天下都认可的货币。(考古学家在朱然墓跟楼兰都有出土过直百钱,表示直百钱的流通并不限于蜀地。)

  李奇只给孙权提供了铸大钱和官方兑换这两点,其实远远不足以维系江东经济的正常运行。

  马克思曾经说过,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社会平均生产效率。

  如果社会生产效率低下,所产出的商品数量没有增加,仅仅是增加了货币的流通来提高商品的价值,这怎么看都是典型的通货膨胀。

  所以孙权跟李奇同样的玩儿法,最终带来的结果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自李奇入蜀以来,屯田、种茶、大力推广蜀锦,发展工、商、农业,经济的崛起那是有目共睹的。

  李奇需要更多的钱币来流通,以刺激经济的进一步活跃,所以发行较大额度的钱币是水道渠成,甚至势在必行的。

  现在,李奇就要把铜运回益州,开始钱币的铸造。

  然后看一下任絮生了个儿子还是女儿。

  李奇回益州,孙尚香是跟着一路的。

  丑媳妇终究要见“公婆”。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