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_重生在跑道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短跑队其他人热身还没完的时候,陈焕之的休息时间已经到了,她溜溜达达地把喝空了的饮料瓶扔到垃圾桶,又把穿了没一会儿的外套脱下来搭在栏杆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长长地吐了出去。

  接下来就是力量训练时间了,可以说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尤其是在你的系统训练中断了一个月,想要重新开启的时候。

  徐指导纠正着其他人慢跑中的交接棒动作,即使只是慢跑,他也要求他们的动作标准、迅速,与快速跑中的正式练习无异。

  指挥着指挥着,徐指导的目光就不由自主地又移到另一边跑道外的陈焕之身上了,她正扛着空杠铃杆以箭步蹲沿着场边前进,50个箭步蹲是一组,组间休息15秒,她一口气就做了五组,两分钟后又开始下一项。

  昨天刘鑫源报上来的恢复性训练计划,量可没这么大,这是又在陈焕之的要求下临时改了?

  以前他还觉得不可思议:运动员确实是最了解自己身体的人,一次两次地根据运动员训练中的实际感受调整训练科目以前也不是没有,但真没人像陈焕之这样说怎么练就要怎么练,也真没教练跟刘鑫源一样全力配合的。

  因为术业有专攻,运动员们往往既不足够懂训练、也不足够懂科学,如果依着他们的性子说怎样就怎样,一般不是强度不够出不了成绩、就是强度太大人给练废掉。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队每个运动员的主管教练,都必须将他的训练计划做成书面内容上报审核。而上报的训练计划除了徐指导这样的项目主管教练要看、运动医学研究所的专家也要看,如果是重点关注的冠军、准冠军运动员——注意,不是全国冠军、是世界冠军——那这份训练计划甚至还需要经过冯主任这样的级别认可才行。

  而陈焕之,现在绝对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准冠军运动员。

  这并不是说她被认为有在世锦赛、奥运会级别大赛上夺冠的可能,而是作为一个在国外备受关注、而我国急需“零的突破”的项目,她是这个项目上目前最好的、也是唯一有可能做出突破的人。

  在她亚运会夺冠后就有这样的趋势,但那时还有人认为她“骨龄发育早,后期没什么潜力了”、“技术悟性太差,到现在都没有形成自己的稳定节奏,即使能在国内称王称霸,在世界赛场上也不会有任何建树”。

  但在2月,随着陈焕之一次次夺冠的消息传来,所有曾经不看好她的人都不得不闭嘴了。

  没什么潜力?她在外比赛期间成绩一次比一次好,进步速度快到吓人。

  只能在国内称霸,世界赛场上没有建树?她现在光国际室内赛分站冠军拿了三个了。

  是,内行人都知道,那几次都是因为天气、路途、马上室内欧锦赛的原因,很多人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