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九章 开源不节流_大明之崛起164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终只有军马未能买到预期的数量。

  仅韶州赵记有军马一百来匹出售,其他商贾竟无人应标。

  后勤司以6000两的价格买下这一百零五匹马,而且俱是较矮的滇马。

  好在徽商张家表示他们能搞来军马的货源,且是高大的河套马,但每匹要八十五两,还得至少两个月之后才能运到。

  苏承羽毫不犹豫地定了六百匹。如今长江以北都已被清虏占据,而大明产好马的地方俱在江北,必须趁着有货能多买就多买点。

  待一众商户离开,应天祥将今日采买清单交给苏承羽,后勤司庶务组已经盖了印,就等他最终批示了。

  只见清单上一长串的军需品倒都没搞错,但最后合计数额却让苏承羽眼皮猛跳——白银三万两千七百两!

  如果加上预定的河套军马,总额更是达到惊人的八万多两!

  虽说大部分货款要到交货时才付清,但这压力依旧非常大。

  作为苏承羽主要收入来源的苏记铁场,如今每月的销售额达到了三万两,纯利也接近两万五千两。

  但精钢销售市场暂时已经饱和,也许季良将钢卖到欧洲之后能打开更大的销路,不过从澳门乘船到欧洲就需要近五个月时间。远水难解近渴啊!

  现在龙卫军新兵老兵加起来不到三千人,就有这么大开销,等以后部队人数过万,只靠铁场恐怕很难支撑军费开支。

  况且一旦部队开始参战,会增加行军、修路、战损、伤员、抚恤等诸多支出,花销肯定要远比训练时高。

  想靠朝廷拨银子肯定是不现实的,户部自己都穷得像鬼一样。

  苏承羽发现,眼下的情势必须将计划中的一些赚钱的方案提前实施才行。

  他将所有方案仔细过了一遍,最终决定优先建一座水泥厂。

  水泥在后世只是一种便宜的建筑原料,但在明代,完全可以将其作为高档装修材料卖。

  这东西用石灰石和粘土就能烧制,成本简直低到可以忽略不计,基本上怎么卖都只赚不赔。

  此外水泥在战争中也极为有用。苏承羽脑中有不少经过精妙设计的棱堡。

  这东西其实就是一种凹多边形结构的多层城防体系。攻击其任何一个面,都会受到棱堡上至少两处火力点的交叉射击。

  同时其墙面多是向内倾斜的,可以有效偏移炮弹的冲击力。

  如果用水泥建造棱堡那就更酸爽了,纵然是用清军最强的二十四磅重炮,轰上一个月也不一定能攻破。

  还有就是制造水泥的生产工艺虽很简单,但想要仿造却并不容易。光是那1300度的烧制温度,就足够将这个时代的山寨者挡在门外了。

  说干就干,苏承羽一方面派出乔千带数名亲兵去寻找适合建石灰窑的地方——石灰石是烧制水泥的核心原料。另一方面开始教宋应星烧制水泥的原理。

  对宋应星他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