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三八 没有钢筋?照做混凝土!_157_迷失在一六二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性的木作技术上与北宋时期几乎没啥变化,成书于宋朝的《营造法式》直到明末依然是所有建筑工匠的标准。工匠们用“材”作为基本单位来计算所有部件尺寸,而这种古老而繁杂的方式让庞雨等人完全无法适应。

  所以他们在建造房屋时理所当然的使用了现代技术,以砖石墙作为主要承重体。但在梁板的选材上遇到很大麻烦——没有钢筋,就没有现代建筑中最基本的材料:混凝土。无论楼板还是梁柱都无法制作,目前只能用木板木料代替。

  庞雨以前也曾经听说过当年国家困难时期,有用竹筋取代钢筋承担拉伸应力的混凝土构件存在,但那只是建筑史老师作为奇闻轶事说着好玩的,而陈俊作为结构专业的从业者,对此显然比他有更深入的认识。

  “优质竹材的抗拉强度其实是非常高的,介乎于一二级钢筋之间,用技术手段处理后完全可以取代钢筋。1916年前后,因为一次大战导致钢材紧缺,在广州的中国建筑师就用竹筋混凝土建造了很多房屋,一直用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才被陆续拆除。”

  虽然以前从来没搞过,但陈俊来到海南岛后不久就提出过使用竹筋混凝土建造房屋的构想,这些天来他好像一直在为此作技术准备。和钢筋相比,竹筋混凝土当然有很多缺点——不防火,容易被蛀咬腐蚀,受温度影响大……等等。但在没有钢筋的条件下,它仍然是最好的替代品。

  目前还是试验性阶段,陈俊只是搞了几处简易设施。最主要就是造了一座竹筋混凝土的碉堡。在防护墙外面覆盖厚厚泥土层避火,竹材在使用前用浓石灰水浸泡以避免腐蚀和蛀咬,海南岛本身的炎热气候使得混凝土构件不会结冰,没有热胀冷缩现象来影响构件寿命——据说当年日本人在南方的很多碉堡也是用竹筋建成,很是让美国佬头痛了一阵子。

  另外还用竹筋做骨架造了一批预制梁和预制楼板,如果强度试验能通过的话,他们就能造楼房了。

  工程组的劳动力数量在春节结束后有了一次奇迹性的增长——那四个被放回家去过年的劳工全都回来了,这倒并不让人吃惊——尽管阿德曾表示说可能会有一两个人一去不还。

  而让大家真正吃惊的是——那四个人不但自己回来,还另外带来了大批人口,足足有六十多!当这些人聚集到绿区大院门口的时候,穿越者们差点以为又是遭到袭击。

  查问下来,除了那四个人的亲戚朋友外,还有其他许多劳工都带口信把家人给招来了,比方说老滑头张庐山的全家十二口都在其中,整个一副卖命到底的架势。

  如何安排这些人颇让穿越众伤了一番脑筋。作为主动投靠的本地人榜样,肯定是要被善待的,其中的青壮年劳力也正好是工程组所需。不过六十来号人中有四十多是老弱妇孺,这该如何安排?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