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章 第二十九回08-25_风物有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兴致,我便捡些渤海国内的军事聊聊,权当打发时间。”

  李依抬眼示意郑函,那位琴师按弦止音,行礼告退。

  “殿下当知,此次父王肯用兵高丽,最大的缘由,并非仅是与大唐世代交好。其实是盼着借此施压于百济,好联手对付频频扰我沿海的倭寇。”大茂黎起身,以酒水在三人当中的金砖上点出诸国位置,长长的海岸线游龙般蜿蜒纵横,连接了百济、高丽、渤海与大唐东南诸道。

  “百济与高丽争夺多时,上一任百济王继位后,因着前方战事胶着,苦于补给艰难,干脆坚壁清野,行禁海之举。”大茂黎叹息着摇头道:“此举看似釜底抽薪,彻底扫清东瀛倭寇骚扰。但长此以往,百济因此疲敝,日愈困顿。将来待倭寇兵强马壮,区区海岸再不设防,想破去岂不轻而易举?”

  “父王早早看出此间猫腻,与我国大兴水兵,与倭寇厮杀坚决不退一步,算来也有几十年。”大茂黎语带无奈,道:“也不怕殿下与统领笑话,渤海国毕竟国小,如此用兵,当真有些个疲于奔命。只倭寇凶残异常,百姓们同仇敌忾,才能坚持下来。”

  “国主深谋远虑,若亦行禁海之法,锁国之下,覆灭亦不远矣。”李依凝眸,颔首赞道。

  杜渝琢磨着道:“十三娘,此话如何解释?既是打不过,禁海难道不是好办法么?”她一时间忘了场合,按着私下称呼唤了一句,李依没甚在意,郑函则望着杜渝,有些纳闷。

  但见大茂黎侧头,刻意不语,想听李依对此见解如何。

  “禁海之举,看似釜底抽薪一劳永逸。”李依亦起身,行至那酒水草绘的图前,随手抽出发簪来,沾酒撒点着海中航线,她道:“渤海国内土地贫瘠,冬季苦寒,百姓耕种极难。这些年战事虽多却国富民强,便是靠着多良港,海路发达海运顺畅,与诸国通商。此举不但换回养活人口的口粮,更利用与大唐临近的便利,赚取海商差价,积富于民。其税……”她顿了顿,才道:“所占比重,亦极大。何况,与诸国通商,便是海纳百川,是以渤海国国境虽仅及得上大唐一道之大,亦可独当一面。”

  “而倭寇之祸,非仅在于扰乱海境。其最大祸患,便是断了与各国互通有无。”李依手捏金簪,道:“似百济王那等鼠目寸光,才使得高丽野心勃勃。此番若非大唐用兵东征,十数年后,百济势必为高丽所灭。”

  一番话由浅入深,杜渝豁然开朗,频频颔首,及至她住口,才叹道:“枉我安西数年,所思所想,倒是狭隘至极。”

  大茂黎也没料到,李依见解之深,比之其父,亦不遑多让。但念及这位洛川长公主如今不过二八年华,他背后冷汗都冒了出来——彼时渤海国主肯大动干戈,便是听从一位唐人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