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八章要来,就得来硬的! 4_相声:在封箱边缘疯狂试探的我,爆火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要来,就得来硬的!(4更,求鲜花评价!)

  按照相声最早的表演方式,台是不会直接报节目的,都是直接报名字。

  都是演的时候用垫话儿铺路,试探出来观众究竟想听什么了,才会说什么。

  好比说今天的观众听偏文气一点儿,规矩一点儿的垫话儿,演员在入活之前就开始调整,最终表演一个文哏节目什么的。

  至于说大林台只报名字不报节目,主要还是因为他从小耳濡目染的比较多,就把这个习惯给保留下来了。

  说什么相声,肯定还是提前就已经安排设计好的。

  两人在台说一出找堂会,这活需要倒口,大林就用一口河南方言倒口,台就直接带着人物了。

  听他们说这相声,后台的师兄弟们,一边儿安安静静听,一边时不时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

  “大林这河南话说的越来越有味道了,这段时间应该是没少跟岳哥玩...”

  大家伙听着都可乐,岳云朋是河南人,现在说相声说话吐字已经很少带方言的味道了,这会儿说出来,也就是调侃一下。

  找堂会这个节目,比较传统,就是一个人想要找一堂堂会,给大户人家唱,浑浊蒙愣,什么也不懂,胡说胡要,什么来几个技了,明明要找口技演员,生生说的赛过青楼一样。

  捧哏演员当然是为了接下这场堂会,又让逗哏欺负,又舍不得那点儿钱,最后谈妥了,又开始说去了堂会之后的待遇...

  这段说起来,马骥先生就说的不错,诙谐幽默,听着不闹腾。

  郭德刚倒是和张老爷子说过一次,但是和马骥先生的卖点就是两个侧重方向了。

  那个时候的老郭,习惯用一点儿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而非情节。

  这一点大林继承下来,好几个地方,观众看了笑,后台这些位看了,就只能说是感慨了。

  “这跟师父一模一样,不用亲自鉴定,你就知道是亲的。”

  “太像了,师父原来说这个的时候,我还在剧场里扫地呢。”

  “天赋真好,到底是家里面有人说相声,从小就看这个,一般的演员在他这个岁数,可没这么强的本事。”

  当然了,人无完人,大林子相声说的是挺好,可是终归还是有一些缺点的。

  韩九鑫看了一会儿之后,不由得感慨:“好是好,节奏有点儿慢了...”

  大家仔细听了会儿,发现还真是这个样子。

  大林有时候会不自觉地和阎鹤翔互动一下,导致表演的节奏,会出现一点儿拖拉。

  观众听着没什么问题,反正都是逗乐,笑了就行了。

  但是后台专业的演员听这个,就觉得有点儿拖了。

  估计也是大林子发现自己慢了,一提速,少了一番儿铺垫,又让后台给听出来。

  大家聊着,学着...

  相声表演就是这样,学习永远都是可以随时进行的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