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二章 崇祯故事青花_都市捡宝小能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宝贝的瓷器。这碗是清乾隆宫廷御器,造型规整,保存完好,88万。”

  沈十一摇摇头把东西放下:

  “太贵了,30万,立马交易。”

  老板眨了眨眼睛:

  “再给加点,40万我就出。”

  沈十一没说话,提起东西就要走,老板见了赶紧把他给叫了回去。

  最后,这只碗以30万的价格成交。其实,如果不是文字下有锦地背景,价格会再低一些。

  拎着两个袋子,他打算再买几件瓷器就找个地方歇一歇,多了实在拿不了。

  又找到一个瓷器摊位,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这块卖的一水全是青花。沈十一大致看了一眼,基本都是清代的,明朝的也有,但都是崇祯左右的。

  他指着一件崇祯青花加官进爵图盖罐问价儿。

  老板是个微胖的中年人,许是天气太热,正拿着蒲扇狂扇,听沈十一问价,利索的回道:“20万”

  沈十一听后一笑,还头一次听到这么实惠的价钱,忍不住赞道:

  “逛这些个摊,就您出了个实在价儿。就冲这点,摊位上五件明崇祯人物图罐、筒瓶我全要了,开个价吧?”

  摊主要价实惠倒不是他包圆崇祯图罐、筒瓶的主要原因,这些“不规矩”的东西除了收藏价值不低外,还有浓厚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欣赏价值。

  因为,明末清初之际,动乱频繁,官窑停烧,这给民窑生产带来了机会,使其步入了一个兴盛的时期。

  民窑兴起使陶瓷手工工艺得到全面复苏,工匠们摆脱了传统程序化的束缚,无数典故、谚语、民俗故事被搬上了瓷器绘画。

  再加上动乱的时局,文人阶层“借物抒情”,民窑瓷器绘画上增添了更多文人味,艺术价值很高。

  其他的青花可能以做工技法着称,但崇祯时期,这种故事味十足的青花,绝对可以在青花瓷器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胖老板闻言大喜。他这地摊上的东西不便宜,所以并不好卖。现在听到有人一下买五件,本就不大的眼睛都笑成一条缝了。

  扫了五件青花一眼,爽快的说道:

  “小兄弟是爽快人,我也不扭扭捏捏的。加官进爵20万,其他水浒四好汉、状元荣归、竹林七贤、韩康采药,就比较贵了,4件450万,一共470万。

  不过,这绝对都是实在价儿。”

  说到这,胖老板又对眼前年轻人的话将信将疑起来,他怕对方天真的以为每件都是20万才要买五件的,那他就白高兴一场了。不过,听他说完价,年轻人一点也没露怯。不是装的就是真有钱,他也拿不准。

  沈十一听后点了点头,说道:“跟市场价差不多,老板的确是个实在人,没问题。东西包起来,马上交易。”

  老板应了声好,开始把一件件明清花人物盖罐、筒瓶装起来。

  这几件东西再加上刚才的两袋子,沈十一是真拎不了别的东西了。交易完毕,刚要走,又想起什么似的,回头问道:

  “我看你这摊子上青花最早就到崇祯,有没有更早的了?我就爱好青花,这次来豫州打算一次买个够,钱不是问题。”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