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二十五章 东南旧事_大明鹰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堂堂大明朝被百多个倭人闹得东南不宁,颜面全无,本来就是癞子找不到搔痒处。这个小小新科末等同进士,顿时成为一干人等的出气筒之一。于是乎,李大进士的仕途也大受影响,几乎成了同年中起步混的最差的。

  这事给李文藻的打击,也是相当厉害。好在他李家原本就是商人出身,倒也看惯了商场上的起伏波折。尤其下海通商,原本就要与风浪、海盗和官吏LESUO斗争,天降横祸也是常态。因此李文藻受到斥责之后,也就老老实实干他的工作,顺便利用职权,搞一点点私底下的买卖。

  谁知几年后,李文藻发现形势和他最初判断的有些出入。官方的海禁公布之后,沿海贸易影响却并没他想象的那么大,尤其是逐利而往的走私更加兴盛。倭人、南洋人和佛郎机人对TIAN朝生丝、茶叶、瓷器的需求,并不是朝廷一纸禁海令可以取缔的。武装的倭船、夷船在近海越来越多,而本地的渔人、盐丁也相应组织了走私船队,与这些外国人交易。尽管九死一生,依然前仆后继。许多时候,还敢和官府干一仗。

  而李家依仗着长期以来在江南积累的人脉和对近海的熟悉,更是在其中上下其手。许多本地的中小商人,都委托他们代销特产,代购番货。而地方官府,虽然查的松一阵紧一阵,但只要小心应对,多数时候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于是乎几年下来,李家在这禁海的大环境下,FEIFA贸易中捞取的钱,反而比过去没海禁的时候,要多了好几倍。

  这时,李文藻也不再是当初那个满脑子道德文章的书生。他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在大明朝这个酱缸里,要当一只会钻营的苍蝇,才能养肥自己。

  于是,李文藻开始他的经营。利用既有的人力财力,一方面收买官吏,在重要部//门和驻军中安插自己的耳目眼线,一方面私下勾结沿海商人,形成利益集//////团,一方面,对于那些出海的私商甚至海盗,也暗中往来。李文藻本身又是国朝进士,白道上很能吃得开。这样一来,李家就更其左右逢源,逐渐坐实了江南首富的地位。

  李文藻捞着海禁的好处,但他并不希望朝廷真正雷厉风行把海禁贯彻到底,因为真要海疆清平,他也就无从发财了。数年前,当朱纨痛剿双屿商寇,并取得南麂、诏安大捷,又加强对通番商户查处,使得海禁一时森严。那时候,李文藻暗中接受私商的贿赂,勾结严党赵文华等人,给朱纨下了不少烂药,并最终导致朱纨遭到削权,饮恨而终。

  至于当今海上的五峰船主汪直,李文藻的感情是很复杂的。十多年前,当汪直还只是给海商许栋当管库时,李文藻就听说过这个人。后来汪直为官府效命,剿灭海盗陈思盼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