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三十四章 群体事件_大明鹰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番山阴县的武装能够歼灭徐海的六个精锐倭寇,那是占了突然袭击,有备打无备的便宜,而且有弓箭手压阵。这一番,面对同样是训练有素,列成战阵的锦衣卫,这帮兄弟就实在不够打了。看严鸿手下闯阵救人那几个人的身手,恐怕真要玩起命来,自个未必能保住不被他们斩首。

  更别说,现在于得水的本地锦衣卫百户就在衙门外不远驻扎,而巡检司的弓兵,本地驻守的卫所兵也都指望不上。单以武力论,自己实在是大大吃亏的。

  因此林养谦的想法,就是务必把这事儿咬住锦衣卫,让对方承担劫走人犯的罪名。到时候,只要徐海回到海上,就能借这个事,把陆炳也拖下水。虽然自个砍徐海脑袋的雄心破灭了,靠这一次对抗锦衣卫的壮举,也一样能博一个不畏权贵的清流名声。

  说到底,林养谦与李文藻两人,虽然暂时是同一阵营,为人却是迥异,因而政治上的诉求也不同。林养谦追求的是清流名望,而非一定取徐海性命。他又没蹂躏过徐海的爱妻,更不会从徐海的招安中受到什么损失。因而他当初得到李文藻暗示,去捉拿徐海,也真是就本着消灭倭寇,博取名声的目的。

  也正因为如此,当徐海被擒后,李文藻几次暗示林养谦直接在牢狱里把徐海做掉,林养谦却断然拒绝,反而搬出大明律法,一定要按照标准程序上奏朝廷,等待天家圣意。而李文藻又不能把当年自己干的事情,以及如今自己家与陈东的往来关系说给林养谦听。这要真说了,保不定林养谦书呆子气一上来,恩将仇报,再来个大义灭亲,把李大知府也当成追求正义,博取清名的垫脚石。

  因此也就注定造成,林养谦和李文藻两家,在对徐海事件上的解决手段完全不同。只是林养谦素来没想那么多。他得了李文藻的书信,便认定自己既有本地百姓相助,又有李老太守背后为援,绝不会吃亏。因此尽管被严鸿用莫名其妙的诡计先下一城,胆气依然不弱。

  严鸿则是无知者无畏。他认定自己占着锦衣缇骑的身份,对方不敢用强。如果是他的前世好友古胖子在这,决不敢像他这样行事。因为即使在后世天启朝,魏忠贤权势通天的时候,苏州的五人墓事件中,爆走的老百姓也是直接捶死过锦衣缇骑的。如今,虽然国情不像天启朝那么糟糕,但是倭寇之名比魏阉也强不到哪去。一旦百姓被惹毛了,谁知龗道会出现什么状况?

  至于认下“强提人犯”这个罪名,则是连想都不用想,严鸿一定不会认的。道理很简单,陆炳如果真想直接出面来拿走徐海,也就不会让那二十名锦衣官校皆扮做严府家将模样了。说到底,陆大都督此番暗中出手,一方面是看在胡宗宪的面子,另一方面则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