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97章 千乘罚恶司_掌灯判官徐志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筑物。

  他看到了一段城墙,首尾看不见尽头的城墙。

  两界州,居然有城?

  离近再看,城墙高有两丈,裂痕遍布,创痕累累。

  这城墙很破,而且很不完整,每隔十来丈,就能看到一处塌陷。

  从塌陷的断口之中,徐志穹看到了特殊的构造。

  这城墙不只是一面墙。

  城墙的厚度超过了两丈,里边是空心的,徐志穹从断壁之中,看到了石制的楼梯和隔墙。

  这是一间屋子!

  上下两层的石屋!

  屋子的宽度在五丈左右,墙壁倒塌了三分之一,这间屋子的隔壁,是另一间屋子……

  屋子连着屋子。

  这一面看不到尽头的城墙,难道是由这一座座规格完全一致的石屋拼接而成的?

  这么奇怪的建筑,徐志穹还是第一次看到。

  他想从坍塌的断壁之间,走到石屋里看一看,忽听役人道:“走门!”

  徐志穹一怔。

  城墙断的七零八落,走哪不是门?

  可役人不容商量,他沿着断壁缓缓前行,似乎一定要从城门进去。

  徐志穹跟在役人身后,试着估算这座古城的规模。

  因为城墙始终看不到尽头,从目力所及的范围推测,徐志穹觉得这座古城的规模可能不亚于京城。

  徐志穹很难理解。

  这么大规模的一座城市,到底住着什么人?

  活人住在阳世,亡魂住在阴间。

  两界州住着什么人?

  而且看役人的意思,千乘罚恶司就在这座古城之中。

  随着役人又走了一个多时辰,终于走到了城门。

  徐志穹估算的没错。

  从城门的尺寸大致可以推算出城市的规模,这座古城的城门尺寸还真就和京城相当。

  一扇城门已经消失不见,另一扇城门只剩下半截。

  役人很在乎进城的仪式感,他上前将那半截城门推开,带着徐志穹进了城。

  穿过城门洞,面前是一条四五丈宽,石板铺砌的大路,大路对面,是一面城墙。

  等等,怎么又是城墙?

  城墙里边还有一座城?

  这让徐志穹想起了安淑院。

  安淑院是“回”形建筑,分为内院和外院。

  难道这座城是回形建筑,分为内城和外城?

  内城和外城的结构倒是不罕见,只是这距离太近了,竟然只隔了一条路。

  徐志穹站在石板路中央,回头看了一眼外墙。

  在外墙的内侧,徐志穹看到了上下两排窗户,看到了排列整齐的房门。

  没错,这座城的外墙,是成千上百的两层石屋拼接而成的。

  可以想象一下,当这座古城还不是废墟的时候,一间石屋,一户人家,他们是这座古城最外层的居民。

  那眼前的内城城墙呢?难道也是由石屋拼接成的?

  内城城墙计划与外城城墙等高,也有不少塌陷之处,徐志穹跟着役人穿过“内城”城门,看到了“内城”的构造。

  徐志穹猜对了一半。

  猜对的是,这片“内城”城墙,也是由一座座石屋拼接而成的,但石屋的规模,要比外城的大,一座“内城”石屋的面积,相当于四座外城石屋,也分上下两层。

  猜错的是,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城”。

  进了“内城”之后,眼前是一条宽敞的大路,大路对面还是城墙。

  这可就不是回字形建筑了,这是回子里边又多了一个口,里边还有一个“内内城”。

  “内内城”里边,还有“内内内”城么?

  怎么会有这样的城市?

  什么人会住在这么奇怪的建筑里边?

  罚恶司在第几层城里?

  这种层层套叠的城市,貌似也不适合建造大规模的建筑。

  千乘的罚恶司,该不会比竹州罚恶司还要寒酸吧?

  徐志穹看了看第三层黑漆漆的城门,问道:“罚恶司在何处?”

  沉默许久的役人开口了。

  他没说直接罚恶司的位置,而是先指了指身后的外墙:“那是凡尘员吏的住所,叫员吏舍。”

  徐志穹眨了眨眼睛。

  役人又指了指身边的内墙:“那是引路主簿的住所,叫主簿轩。”

  徐志穹打了个寒噤。

  役人又指了指前边的“内内墙”:“那里是判事阁和议郎阁。”

  什么意思?

  一阵寒风吹过,徐志穹四下看了看:“这整个一座城,难道就是……”

  役人点点头:“这就是千乘罚恶司。”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