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3章 青登,你又花心了哦?休息一下吧!【4500】_我组建了最强剑客集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技法绘出的人物像,压根儿就不能看。

  若能凭着这种严重失真的画像来认出青登,那可真是活见鬼了。

  只不过,“仁王的腰间总佩着两柄打刀”的这一信息,倒是广为流传开来。

  这个特征实在太明显了。出于此故,为了避免被人认出,徒惹不必要的麻烦,青登只能暂时委屈定鬼神,将它搁在冷冰冰的刀架上,只带毗卢遮那出门。

  反观木下舞……她则是好生地打扮了一番。

  俏脸上略施粉黛;身穿一袭绣有精致花纹的大红色振袖;鹅黄色的腰带包住没有半点赘肉的柳腰,撑起沉甸甸的南半球;裹着雪白布袜的一双玲珑玉足轻踩精致的红纽木屐。

  看样子,她似乎是把今日的外出视作是与青登的久违的约会了。

  虽然今日的出行并非是去玩耍的,而是来做调研、办正事的……但顺便陪木下舞游玩片刻,亦为不错的选择。

  数天前与佐那子同行,今日有木下舞相伴……这不正是青登所期盼的“大家庭式生活”吗?

  在暂且按捺住被青登的“土味情话”激起的害羞情绪后,木下舞开口问道:

  “青登,我们现在先去哪儿呢?”

  青登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洛中’没有什么好逛的,举目望去,不是富商的豪宅就是贵人的深院,所以直接去‘洛外’吧。”

  在京都,人们常用“洛中”与“洛外”区分京都的区域。

  这二者并非正式的行政区域,没有明确的区域界限,只是民间的惯用称谓。

  恒武天皇(737—806)迁都平安京(即现在的京都)后,参照唐朝的长安与洛阳,开始建设新都城。

  右京借鉴长安城的设计,称为“长安”。左京借鉴洛阳城的设计,称为“洛阳”。

  后来,“长安”逐渐衰落,人们纷纷迁往“洛阳”。由此,“洛阳”称为京都的中心。

  随着“长安”被“洛阳”替代,人们便用“洛阳”称呼整座京都城,左京改称“洛中”,“洛中”以外的京都地区则称“洛外”。

  到了战国时代末期,丰臣秀吉(1537—1598)掌握政权后,为重振京都,开始大力改造都城。

  他命人修筑城墙“御土居”,环绕整个京都,将御土居以内的区域命名为“洛中”,以外的则为“洛外”——这便是今日京都的“洛中”与“洛外”。

  “洛中”北起上贺茂,南至东寺,西临纸屋川,东达鸭川。

  在京都有这样的说法:只有“洛中”才是真正的京都,“洛外”不能代表京都。

  从中可看出:京都人真的很爱搞地域歧视!

  不仅歧视外地人,就连本地人也要划分出个高低贵贱、三六九等出来。

  壬生乡恰好位处“洛中”,从此地出发前往“洛外”,需要走上一段不短的距离。

  多亏了数天前的古牧夫妇的热心带路和详细介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