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8章 恩威并施,妙计安出!(求订阅)_修道十年,出门已是到了强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考虑到了。

  考虑的无比周全细致。

  甚至于。

  他自认自己短时都想不到这么深。

  更令他惊奇的是。

  秦落衡没学过权谋之术,但他的一言一行,却是充满了权谋。

  杀世族豪强立威,再到烧、发契券于民间立信。

  这明显是恩威并施!

  再则。

  通过地方平乱,检测官吏对朝廷忠心与否,同时也检验这些官吏的能力强弱,对其中能力上佳又对大秦忠心的官吏予以加官进爵。

  这无疑是恩。

  对那些蛇鼠两端、阳奉阴违、能力不足的官吏,予以废免。

  这无疑是威。

  一拉一打,不仅确立了朝廷威信,也让原本担心前途的地方官吏看到了晋升的希望,这对大秦的好处显而易见。

  另外。

  打击地方世族豪强,无疑是在削弱六国余孽。

  地方平乱,平的不仅是世族豪强动乱,也是在平六国余孽之乱。

  地方官吏到时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选择彻底倒向大秦,跟六国余孽做切割,要么选择作乱,彻底倒向六国余孽。

  除此之外。

  没有第三种选择。

  因为

  地方最大的世族豪强就是六国余孽。

  地方官吏想平乱,就必须拿六国余孽开刀,不动六国余孽,地方黔首早晚会闹事,到时他们再想做切割,也为时已晚了。

  这才是真正的大考。

  考得过。

  一路加官进爵。

  考不过。

  当场被废免。

  如果真按秦落衡的想法施行,不仅土地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还解决了原六国官吏的提拔废免问题,以及六国余孽猖獗的问题。

  这才是真正的一劳永逸。

  于国于民皆利!

  嬴政欣慰的点点头,随即看着秦落衡,好奇道:“你说的这些举措都不错,我会把这些想法告诉始皇,不过,这些举措真的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秦落衡自得道:

  “这自然。”

  “我一贯认为朝廷大政确立后,除非真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不然就不要轻易去改变,若是真的决意要变,那就当速战速决,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改掉。”

  “国家大政非是儿戏。”

  “犹豫不决,只会适得其反。”

  “但若说真是我个人想到的,其实也未必,长吏前面也听到了,我说的于民立信,源于商君的徙木立信,而烧契券这些,来源于孟尝君的焚契市义。”

  “至于重赏官吏。”

  “则来源于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我虽然过往熟读的是道家典籍,但其他百家学说亦有涉猎,应该算是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

  “集百家之学为我所用。”

  “在国家大政方面,我还是推崇无为而治。”

  “.”

  闻言。

  嬴政脸上笑意渐渐僵住。

  眼中还闪过了一抹没来由的厌恶。

  秦落衡说的这番话,他曾在另一个人嘴里听到过。

  那人叫吕不韦!

  秦落衡没有察觉到嬴政脸色的变化,还颇为自得的卖弄起自己的博学,嬴政没有去打断,只是在一旁静静的听着。

  听完。

  就面不改色的坐回到躺椅上。

  此后再无言语。

  秦落衡只当嬴政累了,也没有去打扰,自顾自的看起了识字教材《仓颉篇》,不时还在习字简上写下几个生僻字。

  很快。

  就到了饭点。

  秦落衡起身,去到后厨,做起了午餐。

  这时。

  嬴政睁开眼,眼中闪过一抹冷色。

  他想起了当年吕不韦力荐《吕氏春秋》时说的话。

  吕不韦说:

  “《吕氏春秋》备采天下六百余年为政之成败得失,以王道统合诸家治国学说,以义兵、宽政为两大轴心,其宗旨在于缓和自商君以来之峻急秦法,使国法平和,民众富庶。”

  “非法、非墨、非儒、非道。亦法、亦墨、亦儒、亦道。”

  “非百家之说,但集百家之学。”

  “可称为杂家!”

  “.”

  良久。

  嬴政才冷声道:

  “吕不韦你当真就这么阴魂不散?”

  踩点,太难了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