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4章 我不希望你成为第二个扶苏!(求订_修道十年,出门已是到了强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功立而名成。’”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只有让天下之民穷下来、弱下来,他们才会尊重权力,也才会敬畏朝廷。”

  “你虽在学室上过几天课,但你对法是知之甚少。”

  “大秦立国,就创立了博士学宫,里面大多为儒生,始皇也向来尊儒,但却几乎从不用儒?”

  “真的是因儒家无能?”

  “非也!”

  “因为儒法相悖。”

  “你对法家知之甚少,对法家之人更是一无所知,你以为儒法能兼容到如臂指使?”

  “儒跟法两者很大程度是对立的。”

  “你可知为何?”

  秦落衡摇头。

  嬴政负手而立。

  漠然道:

  “因为法出于儒。”

  “法家的李悝、吴起、商鞅都出自儒家。”

  “他们都曾进入过儒家人物子夏创建的西河学派,显然儒家教授的经世治国的理论,并不能让他们满意,故而他们开始另寻他法,以驳斥儒家的空洞之言,因而才有了法家。”

  “儒家之争长达数百年。”

  “虽然法家脱胎于儒家,但两者的政治主张是南辕北辙。”

  “儒家基于人性本善,法家基于人性本恶。”

  “儒家试图通过仁礼来规范天下,法家主张用严刑峻法和权术手腕来硬性控制子民,以达到控制天下的效果。”

  “儒家讲‘仓廪(lin)实而知礼义’。”

  “法家则认为知礼义是没用的,甚至是可怕的。”

  “商鞅在《赏刑》中说道:‘博闻、辨慧、礼乐、修行,不可以富贵’,即主张要把知识面广的、聪明的、有礼乐修养的都消灭掉,因为这些人不好管理。’”

  “儒家讲:‘有恒产而有恒心’。”

  “法家讲:‘民弱国强’。”

  “儒家讲要选拔贤能、用有道德的人来治理天下。”

  “法家讲:‘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功者重禄,能者大官’、‘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

  “有了上述比较,你或许觉得儒家更好。”

  “扶苏也是这么想的。”

  “但法家能占据天下主流上百年,岂能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法家赏功罚惰、赏罚分明,法家能给大秦子民平等的晋升空间,法家的一切都基于信用,所以大秦才能做到举国上下,步调一致,纪律严明,令行禁止。”

  “大秦因变法而强。”

  “法制早已深入人心,儒家的确有优点,但对于大秦而言,法家显然更合适。”

  “大秦选了法。”

  “就只能坚定的执行法制!”

  秦落衡抬起头。

  惊疑道:

  “儒法的确有相悖之处,但两者也有互补之处,大秦为何不能取长补短,实行外儒内法?即取儒之仁义,取法之罚恶。”

  嬴政冷笑一声。

  漠然道:

  “外儒内法?”

  “大秦是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想实行‘外儒’,则必然或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