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萧衍的难题_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有异心。(花木兰的故事出自北朝传说,绝不是偶然的。)

  梁军没捞到任何好处,附近萧宝夤的军队得到了寿阳的情报,发兵来救,魏军内外夹击,激战一日,将姜庆真打得落荒而逃,彻底粉碎了南梁主动还击的力量。

  让梁武帝感到焦头烂额的还在后头。面对钟离和义阳的两路吃紧,他分别派遣冠军将军张惠绍和平西将军曹景宗、后将军王僧炳出兵支援。张惠绍的任务是领兵五千押送粮草前往钟离,然而在邵阳洲(今安徽凤阳东北淮河中)一带遭到北魏平远将军刘思祖的拦截,一败涂地。张惠绍等十余名将领被擒,粮草也都做了见面礼(梁武帝后来用俘虏的魏兵,才换回了张惠绍等人)。

  曹景宗和王僧炳的一路主援义阳,步骑兵共计三万(可见南梁的兵力还是有不少的),对北魏的攻势应不处下风才对。王僧炳分拨两万军队前往凿岘(今河南信阳南),曹景宗以剩下的一万人为后继,企图扰乱魏军的行进计划。魏军西路统帅元英获知梁军行踪后,派遣冠军将军元逞等人在樊城(今湖北襄樊一带)阻击王僧炳的梁军,双方一交手,王僧炳大败,南梁士兵战死、被俘的就有四千多人,其余人做鸟兽散。(这个时段的南朝军队让人失望,几万的士兵,敢情是豆腐做的?)曹景宗听说前师挫败,便裹足不前,不敢再增援义阳。

  好容易撑到夏天,东面的钟离才传来一条所谓的好消息,由于降雨量增加,淮水水位暴涨,攻城的魏军无法驻扎,只好撤还寿阳。

  西面淮水上游的义阳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司州刺史蔡道恭手中的守城士兵不满五千人,粮草也只够吃半年的,援兵迟迟不到,只好勉力硬扛。魏军攻城日夜不息,蔡道恭也毫不示弱,拿出守城的各种方法,一次又一次地打退魏军的进攻。战斗居然从天监三年的四月一直持续到七月,魏军死伤不计其数,连元英都快要绝望了。谁知城里又发生了变故,蔡道恭病逝了。义阳城转由蔡道恭的堂弟骁骑将军蔡灵恩和侄子尚书郎蔡僧勰代为防御。

  正想打退堂鼓的元英可不会放过这个“彼竭我盈”的机会。他下令猛攻义阳,重新展开大战。

  义阳的守军虽然众志成城,但毕竟是肉做的人,眼看着弹尽粮绝,回天无力,只好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建康方面的援军身上了。(曹景宗那支完全成了观众的军队是指望不上了)

  梁武帝真的又给派了一支军队,这次由宁朔将军马仙琕率领,一路转战向西,直接支援义阳。马仙琕乃是梁初名将之一,以作战勇猛闻名,梁武帝是想凭借他的战斗力扭转颓势。

  对手元英也不是吃素的,此人是魏文成帝的弟弟南安王元桢之子,自小“性识聪敏,博闻强记”,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