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8章 封建近亲化的军队管理层结构!_丝路大枭雄,从农家种田郎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8章封建近亲化的军队管理层结构!

  “明日开始,由宋学良副指挥负责,在云谷地区开始征兵。此次征兵,逐村推进。凡是年满十六、年龄不过四十、身体健全者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皆需参与选募。第一轮选出千名左右的预备兵额。然后依据父兄最好只留一名正兵的原则进行裁汰,留六百名作为正兵入军中效力。待云谷征兵工作完成后,对五营地域进行二轮征兵,再征两百左右兵丁。此轮征兵后,军中兵丁总数当在一千五百左右。”靖历四年二月,云谷军召开了新年第一次军务会议,会上宋应奎当先说出了征兵扩军计划。

  人丁统计的数目远超此前的预估,根据名册数据,目前管治地域内,十六到四十之间的适龄兵源在五千左右。青壮分为三份,三分之一参军、三分之一进行工商业生产、三分之一务农,这个结构应该不算太过畸形,社会尚能保持稳定。

  除了青壮劳力外,妇女和老弱是能分担一部分农业和工业生产任务的。等纺织业推广开来后,整个云谷军势力范围,将是一个劳动力利用率比目前时代大部分地域都高的工农兵复合性利益集团。地盘与人口都不足的情况下,唯有走这条路,才能在复杂和险恶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也是万幸,幸亏有土豆这个相对高产的作物可用,不然就西北边地这样的农业条件,想要维持内部粮食供应稳定就是不现实的。

  话说回来,只靠土豆也不是稳妥的法子,还得想办法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按后世的标准,人均年粮食消耗量怎么着也要过三百公斤才算是整体解决温饱。而目前云谷和五营产的所有粮食加在一起,平摊到每个人身上也就是一百五十公斤左右,也就是如今的大多数人其实是处于饥馑状态。

  穿越之前,宋应奎偶然之间看过一个报告,说直到双垄地膜玉米的广泛普及,与现下自己所处的地域差不多的省份才实现完全的主粮自给。一想到这话,就让人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也就是说,要有地膜、高产玉米、以及化肥的加持,才能让所有人真正吃上饱饭?这难度也太大了一点。

  地膜、高产玉米、化肥,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穿越之前好歹也是在化肥厂上过班,宋应奎是见过猪跑的,再怎么攀科技树,也是没法弄出化肥来的。若是有能力量产化肥,怎么着也得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水平积累。塑料地膜也是化工产品,同样是搞不出来的。就着现有的条件,想要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好像很难!

  慢慢来吧,大家都饿着肚子,不一样还是在生存和繁衍吗?培育良种、总结和推广现阶段的最优农业技术、对农具进行适度的改进、在有条件的地方完善水利设施,再就是将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