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3章 清明时节带来的商机_铁肩柔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海山当地有一个风俗习惯,就是在每年的农历“二月二”之后到清明节的这段时间里,进行拜山扫墓祭祖。

  在“二月二”当晚,餐馆的人聚在一起过节时,阿梅姐妹就提出了拜山扫墓的问题,说过几天要回乡下拜山扫墓,向何晓军请假两天。

  拜山扫墓祭祖,在海山算是最被看重的事情,就是在何晓军前世时的二千年后,这个不成文的习性都没有更改,不少到外地工作的人、甚至在外国的人,都在这个日子回来家乡祭祖,所以,这样的大事,何晓军这里就是再忙,当然也没有理由阻拦阿梅她们。

  说起了这事之后,陈池老人就若有所思了起来。

  后来,直到陈池老人的小姨子梅姨问老人,她们父母那边,选在什么时候扫墓时,才把他从沉思中惊醒过来。

  被惊醒的陈池老人,没有回答梅姨,而是一脸遗憾地给在场的人说了个故事。

  陈池老人说,在“金山”的时候,有一次也是这段的日子,他与妻子到唐人开的餐馆里去吃饭,那天,他们点了在“金山”唐人街里几乎所有唐人餐馆都有的烧味。

  陈池老人的妻子在吃烧味的时候,不知是否是思乡思亲的情结作祟,虽然冒出了一句话来,说:我的父亲还从来没有吃过烧味。

  阿池老人说,在“金山”那边的唐人祭祖,最高档的祭品就是烧味,所以,他的妻子那天才有这一说。可惜,这里没有这个烧味,否则,他就能用这个东西来拜祭一番岳父母,完成妻子那个让她父母吃上烧味的心愿。

  听了老人的话后,何晓军不禁心中一动,隐隐嗅到了一丝商机。

  向老人证实了“金山”的海山华侨,有这个祭祖习惯的人占的比例后,再向火车站的许技师,了解了今年从“金山”回来祭祖的华侨行情,何晓军终于下了做烧味的决心。

  烧味,其实就是海山人对烧烤类食品的简称,代表作品有烧猪、烧鹅、叉烧等等。

  烧味要用一个专用的烧烤炉子来制作。这种做烧味的炉子,在何晓军的前世时俗称“烧鹅炉”或“烧猪炉”,顾名思义是用来烧烤鹅或猪。

  在何晓军前世时,做烧味的烧烤炉子有大小、用料之分。

  小型的烧烤炉子一般做成罐型,有一米多的直径、两米多高,用不锈钢制成的,只要的炉底放上炭点燃,然后把腌制好的食品挂入炉中,再盖上盖子一定的时间后,食品就被烧熟、烤香。

  而大型的烧烤炉子一般都做成“地炉”。

  “地炉”,顾名思义就是以地为炉,就是在地下挖一个大坑,用耐火砖砌成一个密室,然后再通过用电热丝加热或炭烧的方法,把食品烧熟。这种炉子小的有两、三米直径大,四、五米高,最大的有房子那么大,适合大批量生产。

  在何晓军前世时的人,也不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