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九章 汉法派和理财派_与南宋同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滥发纸钞、立转运司以增课税等等,蠹国虐民,无所不为。

  特别是把垄断的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整个社会呈“国进民退”的局面!

  阿合马所作所为,目的即是千方百计地增加财政收入,从而获宠信于忽必烈,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而时对于日益丰盈起来的国库,忽必烈确实感到满足,他曾对人言:

  “夫宰相者,明天道,察地理,尽人事,兼此三者乃为称职,回回人中,阿合马才任宰相”。

  其对阿合马的器重,溢于言表。

  阿合马所施行并为忽必烈所支持的聚敛政策,却是对汉法的巨大冲击与破坏。

  更让汉臣们受不了的是,阿合马还利用忽必烈用人政策发生变化的机会,大肆培植私党,所用者皆容悦谄谀回回之徒,同时多方排斥打击异己力量。

  检举弹劾他的底层汉臣,他随便就让他们在监狱里各种离奇的死。

  对坚持行汉法的高层汉臣,他也有恃无恐,排挤掉右丞相安童,矮化御使台,甚至能把太子真金亲口提议要建立的门下省给阻击了……

  汉法派朝臣无不感到他们的已有成果面临毁于一旦的危险,于是纷起抗争,其中许衡的表现尤为突出。

  阿合马执政之初,许衡正担任中书省要职,恪守儒家道统,性格又梗直狷介的他,同阿合马的冲突在所难免。

  许衡每每与阿合马针锋相对,毫不退让。

  双方基本上是处在你的提议我反对,我的你反对的局面。

  大头目忽必烈乐呵呵地看着大臣们的争斗。

  这个局面是谁造成的?

  是他自己啊……

  大头目忽必烈逐渐偏离了倚重汉儒、采行汉法的轨道,开始宠信色目“权臣”,实行聚敛政策是有原因的。

  在成功夺取汗位,并初步奠定了立国规模法度之后,大头目忽必烈就不想沿着汉法的道路继续前进了。

  入据中原的鞑靼贵族的统治地位,就是靠这个民族特权来保证和维护的。

  彻底改行汉法就意味着取消这一类特权,这是所有贵族所难以接受的,大家毕竟不是汉人嘛。

  以前说的仁政那一套是为了夺下天暂时安稳人心用的,真若是施行仁政了,你以为我等打下天下是为你们服务?笑话!

  忽必烈是鞑靼贵族特权利益总代表,这决定了他在采行汉法时是有条件和有限度的。

  当时已经拉开了灭宋战争的序幕,军需浩繁;加之按照鞑靼惯例,每年需对诸王勋戚进行厚赐;还有祭奠、佛事及宫廷宴筵等,所费也极为可观。

  凡此种种,造成财政开支骤增,大头目忽必烈急于敛财以增加国库收入。

  前文说过,在山东发生“李檀之乱”,涉及汉臣甚多,尤其是当朝宰相王文统也参与了李檀的叛逆活动。

  这场乱事,大大增加了大头目忽必烈对汉人的疑惧心理,对汉人的不信任感

  请收藏:https://m.bqs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